情绪迟钝者:“为什么我的反射弧特别长?”
大家生活中或许都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用“反射弧太长”来形容自己,重大事件发生的当下,他们表现出一种近乎“默然”的状态,并总要过上一段时间才能反应过来。
大家生活中或许都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用“反射弧太长”来形容自己,重大事件发生的当下,他们表现出一种近乎“默然”的状态,并总要过上一段时间才能反应过来。
这些事情可能小到受了欺负或惊吓,大到生离死别,有时候是快乐,有时候是悲伤。
他们在当时似乎感受不到这些“应当在那里”的情绪,而会在已经过后的某一个、甚至是显得很随机的时刻里,感受到雪崩一般的、关于那件事的情绪。
为什么有的人会“慢半拍”,甚至慢n拍?为什么他们无法及时地感受到情绪?反射弧长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今天我想和大家来聊聊这个话题。
人们在说一个人“反射弧很长”时,提到的“反射弧”和生理上的神经结构并无关系,它只是被用来类比一种情绪反应滞后的现象。当我们在心理学的语境中讨论这种现象时,它的背后有两种常见的实质:
1. 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情感隔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防御机制,它指的是个体将自己与某种不愉快或不舒服的情境隔离开来,不去面对可能由此触发的伤害或痛苦,在情绪进入意识之前将它隔离起来。
情感隔离与单纯的压抑或否认之间的不同在于,压抑和否认是连理智上都意识不到“需要有情绪”的,而情感隔离则是,你理智上知道“此处应该有情绪”,但你实际上却无法意识到它。
比如,你理智上很清楚“我的亲人离开了”,或者“我们已经分手了”,以及你应当悲伤的事实,但由于你将与之对应的情绪隔离在了意识之外,所以你在情感上显得毫无波澜。
但,情感隔离被认为是一种缓冲,而不是一种一劳永逸的解决方式。我们很难做到将其永久的隔离,情绪终究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冲破束缚住它的牢笼,亦或是徐徐地、缓缓地从那个困住它的盒子中泄漏出来。
因此,慢半拍的人们,也有可能是在事情已经彻底过去,我们感到“安全”之后,一点一点地开始反刍。
2. 一种创伤的结果
在关于创伤的研究领域中,提出了一个叫做滞后压力反应综合征的名词。它指的是那些在创伤事件发生的当下表现得没有大碍,却在创伤事件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表现出了一系列的创伤后反应的现象,比如噩梦,记忆的闪回,情绪崩溃等等。
这种延迟的情绪反应,可能是神经系统在遭遇压力时的一种“冻结”状态。有学者认为,在早前就经历过未处理的重大创伤的人,更容易在遭遇创伤事件时进入这种冻结的状态。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女生开始进入一段恋爱关系,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她都感受不到自己对这个男生的感情,只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样的原因,觉得他们应该在一起。后来的案例分析让我们了解到,显然,这种“不知道是什么”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吸引力。只是因为女生过去有过重大的童年创伤,导致她处于冻结状态里,她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感情。
同时,早期的未处理创伤可能会影响一个人正常情绪能力的发育——包括感知情绪的能力,辨别情绪的能力,以及处理情绪的能力。
* 要注意,反射弧长 ≠ 没有感觉
“慢半拍”们并不是真的没有感觉,他们只是在事件发生的当下主动或被动地抑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反应。
梅国超_JSK4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