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回顾这十年,陈焰并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故事中的主人公。他说,自己只是参与了、见证了,这不是一个人或者一批人能干成的,而是全区一茬接着一茬的干部一起干出来的。
十年●我们的故事
人物档案:陈焰
大红门地区疏解见证者
丰台区疏整促专项行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丰台区发改委二级调研员
2014年起,丰台区率先与河北、天津对接,启动大红门地区疏解,陈焰全程参与并主持大红门地区的疏整促工作,见证了这一地区“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
45家市场、3.3万商户、10万名从业者、数十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这是大红门地区昔日的辉煌。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这里已经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纺织品集散地。
40多年后,辉煌不再。低效、粗放的传统业态不再适合首都的功能定位,也无法给地区提质发展注入更多动能。而由大型市场带来的车多、人多、环境脏乱差等“大城市病”却严重困扰着地区居民,城管接诉量、治安投诉量、110报警量长期居高不下。
大红门该怎么办?从2014年到2024年的十年里,北京城南的大红门地区经历了一场巨变。丰台区疏整促专项行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丰台区发改委二级调研员陈焰,是这场巨变的一位参与者和见证者。
“三高”曾长期困扰大红门地区
在天安门正南8公里,永定门外、木樨园桥南侧,是现在的大红门地区。
大红门历史悠久,原为皇家苑囿南海子的正门,也是明清两代帝王从紫禁城到南海子狩猎的必经之门。乾隆就曾有“出城十里到红门”的诗句。
上世纪70年代末期,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浙江温州商人为代表,服装批发业在大红门一带兴起。北起木樨园桥、南至凉水河北岸,大大小小的服装批发市场集聚于此,逐渐发展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纺织品集散地。
那时,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有动批、南有大红门”。动批,指的是位于西城区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而大红门,说的就是这里。
“早上5点多,大货车已经停满了车道,人行道上都是装货、卸货的,三轮车见缝插针停得到处都是。”站在人行天桥上,陈焰指着远处的原批发市场,向新京报记者描述当时的场景。据陈焰介绍,从木樨园桥往南不到1000米,有三座过街人行天桥,当年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地区的人流、物流才建的。
作为发改委干部,陈焰经常要下社区。每次下去了解情况,他总能听到种种抱怨,周边居民一边讲一边还要皱眉。
珠江骏景小区在原福成大厦和原大红门服装商贸城的中间位置,本来是这一带的高端社区,但随着时日渐长,反而成了居民投诉最多的小区。
居民反映,周边市场的很多商户都把货物存放在小区的住宅里,运货、存货、取货,通宵达旦地进行,小区整日无法安静。
“周边群众意见很大。”陈焰说,当时整个地区交通秩序混乱、拥堵严重,城管接诉量、治安投诉量、110报警量呈现“三高”。
当时大红门地区“一乡九街”,执法力量主要投入到街面秩序整治,市场巡查检查,住改商、住改仓的整改以及群租房的治理,处理这些问题就像是打地鼠的游戏,按下这个还会有下一个冒出来,治标不治本。
“要治本,那是一个大工程。”陈焰也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会到来。那段日子里,他和同事们也只能像打地鼠一样地,按下了这个,然后“等”着下一个冒出来。
为疏解商户找到落脚“新家”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正式启动。丰台区率先“动”了起来,陈焰也随之有了一个新身份:丰台区疏整促专项行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大红门是工作重点,被排在优先位置。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2015年,丰台区正式启动大红门地区服装批发市场的疏解工作,组建专班,成立指挥部,从全区抽调了100多名干部参与工作。
专班要做的,就是统筹协调好各项分工、各种资源,带着这100多人把事干成、干好。
他们明确了两个工作目标,一是“腾笼”,实现服装批发业态的转移;二是“换鸟”,植入高端产业,重塑地区品质。
“要么关停,要么拆除,要么改造,要么转型”,面对45家市场和169万平方米建筑体量的疏解工作,陈焰和参与此项工作的广大丰台干部没有皱过眉头,态度很坚决。
坚决,是陈焰身上自带的一种气质。阔面重颐、浓眉炯目,身形也十分高大。与人交谈时会露出笑容,嗓音低沉浑厚,给人以信服感。而当他沉默时,你一定不会觉得这人可亲,独自坐在那里,周身仿佛笼罩着生人勿近的氛围。
对疏解的难度,陈焰是做过设想、有所准备的。一方面是要面对商户,做“人”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找到对方愿意接、商户也愿意去的承接地。
有一段时间,陈焰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来回跑,河北沧州、固安,天津西青……与当地政府主动对接,给商户们找一个合适的落脚点。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大红门地区已经不单单是服装批发的单一业态,也不都是小规模的个体户,这里已经发展出从生产加工到仓储物流再到批发“一条龙”的产业链,搬迁难度极大。
这就既需要当地政府有积极性、愿意接,也需要当地有能力承接产业链的整体转移、能够接,还要愿意在前期给商户提供政策支持和利好,帮助商户顺利过渡、更好发展。
一旦成行,收益也是显而易见的,把握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就有可能带动当地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发展,解决更多就业,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这才实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和价值。”陈焰说。
如今,沧州明珠国际商贸城、固安国际商贸城等运营良好,当地政府还主动帮助商户解决了子女入学、场地租金减免、仓储物流用地、通勤高速公路出入口收费等实际困难。
到现在,陈焰仍然与一些商户保持着联系。他们告诉陈焰,新店铺的经营面积比过去增加了一倍,物流、交通、商场设施也都超出预期,商户中的绝大部分已经在当地安家。
服装大厦“变身”政务中心
从2014年启动疏解以来,大红门地区一直在边疏解边改造。2021年,随着大红门服装商贸城、福海国际大厦、新世纪服装大厦和天雅女装大厦最后四家批发市场闭市,大红门地区彻底告别了服装批发市场的业态。
大红门45家批发市场腾退之后的空间如何利用,植入哪些新的产业完成升级,是丰台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事项,也是陈焰和同事们面临的下一个考题。
陈焰说,这些建筑见证了大红门地区的发展,是城市的历史记忆。他们选择充分利用原有建筑,不搞大拆大建,只是改变它的功能,引入新的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这些曾经的服装大厦,最终成功“腾笼换鸟”,华丽变身。
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对外运营的那天,陈焰不在现场,但那个日子他一直记得,2021年的4月,北京的春天已经接近尾声,草木泛青,天气就要热起来了。
这是大红门地区首个利用疏整促腾退空间进行整体功能转换的项目,对丰台区来说意义格外不同。
如今,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已经聚合了丰台区47个部门,1700多个政务事项可以“一门办理”,日流量达到了约7000人次。除工商、税务、社保等常见事项,还可以进行婚姻登记、婚检等。24小时自助办理大厅内,换领驾照的市民可以通过机器自助体检,现场就能取走体检报告。
此后,丰台区图书馆大红门馆、丰台区党群服务中心、丰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相继入驻,已经成为大红门地区的文化新地标。
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运行两年多以来,接待办事群众360余万人次,办理市区两级事项200余万件,群众服务好评率达到99.99%。
把这里变成首都商务新区
“大红门地区未来要打造成首都商务新区。”陈焰指着规划图上从木樨园桥到大红门桥,也就是南三环和南四环之间的区域,描述首都商务新区未来的图景。来到发改委干部熟悉的领域,陈焰看起来自信而笃定。
几个标志性项目引起很多关注,也是陈焰平时被问到最多的。
其中,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是大红门地区首个实现更新改造的产业载体,去年底全面开园,已有150家企业入驻。
这里原本是大红门服装商贸城,现在再看这栋建筑,古铜色的格栅加上现代感十足的玻璃幕墙,已经完全看不出服装市场的样子。“旧貌换新颜,更有首都范儿、国际范儿了。”陈焰说。
除此之外,中央芭蕾舞团业务用房扩建项目,被形象地叫做“芭蕾之翼”,预计将于2025年投用,这是首个落户大红门地区的国家级重大文化设施。国家自然博物馆、首都规划展览馆等也选址于此,将打造大红门博物馆群。
再向南去,位于大红门桥南、南苑路东侧的久敬庄公园,由正天兴皮草研发中心改造而来。像久敬庄公园这样通过疏解还绿新增的公园,在大红门地区总共有8处。
陈焰说,未来这些公园将和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连为一体,共同构建首都南部结构性生态绿肺,再现南囿秋风的历史风貌。
回顾这十年,陈焰并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故事中的主人公。他说,自己只是参与了、见证了,这不是一个人或者一批人能干成的,而是全区一茬接着一茬的干部一起干出来的。
“他们的付出是巨大的,整整十年,真正的久久为功。”陈焰说。
记者 姜慧梓 郭延冰 陶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