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香型有两个标准?白酒香型标准泛滥令人懵圈

消费者报道
2024-09-06 11:32:32
18547
眼下,白酒香型的创立逐渐进化到一种近乎“疯魔”的程度。记者注意到,仅绵柔酱香这一酱香细分香型,在行业内就有两个团体标准。

近期,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10781.4—2024《白酒质量要求第4部分:酱香型白酒》(以下简称“新国标”)代替了原来的GB/T26760—2011,新国标的实施日期为2025年6月1日。

在大众消费者的传统认知中,白酒香型有十二种主流香型分类,包括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型等。香型是不少消费者选购和品鉴白酒产品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原来,白酒是没有香型概念的,白酒香型概念在国内的持续时间不过五十年。在香型概念出现之前,不少白酒品评专家认为各地白酒香气、口感各不同,无法统一客观品评。直到1979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白酒香型才被首次分为酱香型、浓香型、米香型和其他香型。

这一分类在日后不断完善,并建立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形成了如今为公众所熟悉、为行业所广泛认可的十二种主流香型。在国标之外,一些地方和行业层面的标准也陆续被提出。

对于消费者来说,香型是选购白酒的判断依据之一。对于企业而言,一种香型则意味着一个隐形的市场需求。近年来白酒香型一直不断发展,在十二种主流香型之外,出现了越来越多复合香型、细分香型。一些企业基于自身的工艺特色和风土条件,自行确立香型,并为之确立团体标准。

眼下,白酒香型的创立逐渐进化到一种近乎“疯魔”的程度。《消费者报道》记者注意到,仅绵柔酱香这一酱香细分香型,在行业内就有两个团体标准。此外,一些白酒香型标准的命名十分雷同,“柔”“绵”“甜”等关键字被反复提及。香型标准分类如此纷繁复杂,消费者要想准确识别,恐怕要花上不少时间。

一个香型有两个团标,到底听哪个?

今年4月,中国酒业协会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发布公告称,由贵州贵酒、中国酒业协会、金徽酒等共同起草的《绵柔酱香白酒》(T/CBJ2115-2024)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并自5月20日起正式实施。

而就在一年前,由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国威酒业等共同起草的另一个《绵柔酱香型白酒》团体标准(T/CNFIA169—2023)在2023年2月正式发布实施。两个团体标准命名仅一字之差。

从内容上看,两个团体标准在对绵柔酱香白酒的定义上并无明显差异,在理化指标中存在着数值要求上的区别。从指标的设置来看,《绵柔酱香白酒》的规定比更早发布的《绵柔酱香型白酒》标准要更为细致。

例如,在术语定义上,《绵柔酱香白酒》对原料“糯高粱”、工艺“小盘勾”“大盘勾”等作了专门定义和要求,《绵柔酱香型白酒》仅在定义中提及高粱原料。

《绵柔酱香白酒》在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上做了更为细致的酒度分类以及产品分级,《绵柔酱香型白酒》的酒精度要求仅限制在53度上下的高度酒。

在感官要求上,《绵柔酱香白酒》要求产品香气“自然发酵产生的酱香突出(明显),陈香明显,曲香、酸香等多种香气协调、平衡、舒适,空杯留香持久”,《绵柔酱香型白酒》则更为简洁:“酱香优雅、柔和舒适,花果香明显,空杯留香持久。”

而在理化指标上,《绵柔酱香白酒》按照产品生产日期的不同条件分类制定要求,而《绵柔酱香型白酒》对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含量做出了明确要求。

酒企扎堆推出香型团标

除了绵柔酱香存在2个团标以外,其他各种细分香型的标准也多如牛毛,令人眼花缭乱。《消费者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不少白酒香型的团体标准尤其执着于“柔”“雅”“绵”“馥”等关键字。

公开报道显示,2024年6月,成都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发布公告,根据相关要求,协会对贵州省仁怀市荷酱台酒业有限公司提出的《柔和酱香酒》以及其他4项团体标准进行立项评审。经评审,上述5项团体标准符合立项条件,批准立项。

2023年9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批准了文王酒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共同起草的《绵甜型白酒》《绵甜型白酒生产技术指南》两项团体标准,并发布公告,确定于2023年10月22日正式实施。

此外,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服务号“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仅在2023年以内,就有《绵甜柔雅型白酒》、《柔雅馥合香型白酒》、《绵甜型白酒》、《绵甜型白酒生产技术指南》四项团体标准正式实施。

2021年5月,根据《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团体标准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在贵阳审议通过了由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醇柔酱香型白酒》团体标准立项。

更早以前,2020年2月17日,由中国酒业协会、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回公司共同起草的T/CBJ2107-2020《清雅酱香型白酒》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并在同年4月正式实施。

有关产品标准,2018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新《标准化法》”)正式施行。新《标准化法》首次将团体标准纳入法律体系。根据新《标准法》,按标准制定主体不同,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是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

“团体标准是企业与行业协会或者企业与技术研究单位,通过付费来建立的非强制性标准。”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向《消费者报道》记者分析表示,自从酒鬼酒申报了馥郁香型并成功成为国家标准,景芝酒申报了芝麻香型成为国家标准以后,众多的区域酒厂都在申报独立香型。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白酒香型标准都属于酱香型的类别。近两年,伴随着“酱香热“的大势,这一香型的细分标准扎堆,形成了诸如“清雅酱香”“柔和酱香”“柔雅酱香”等多个白酒香型团体标准。

酒类分析师蔡学飞指出,随着酱香型白酒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不同的酒企根据自身的区位、工艺等衍生出许多细分香型,这是酒类消费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结果,也是不同酒企品类创新的表现。

香型标准泛滥,是否真的有必要?

不过,不少团体标准的颁布,似乎并未在消费市场形成大范围的拥簇和推崇,反而成为了部分白酒企业用以宣传和营销的素材,只局限于区域范围的认可。

以T/CBJ2107-2020《清雅酱香型白酒》团体标准为例,团体标准颁布后,今世缘将旗下清雅酱香型产品“国缘V9”以“新一代酱香标准制定者”的标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然而,相较于酱香型白酒的国家标准,清雅酱香只有团体标准。

此外,据行业媒体《酒周志》梳理今世缘公开报道,国缘V9的清雅酱香和芝麻香的技术积累有很大的关系,从信息显示可能是芝麻香工艺的改良;清雅酱香只是做到了在产区外复制了酱香酒部分特点,并结合江淮地区柔雅型白酒的特色。从工艺上看,虽然都有一个酱字,但是清雅酱香和酱香型工艺相差甚远。

不仅如此,在一些白酒消费者的评价中,清雅酱香能品尝出明显的芝麻香后味。

酒企们扎堆自创香型和申请标准,看上去高大上,但消费者未必买账。

一位来自浙江的白酒消费者向《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平时喝白酒更注重产品本身的口感,比较主流的香型如酱香、浓香、清香等会区分,但对这些细分的香型没有太在意。

也有来自江苏的白酒消费者向记者表示,“(这些细分标准)从专业角度可能有它的价值,但我单纯作为消费者不会太在意。”除了比较主流的香型以外,平时不会特别关注新的细分香型或复合香型。如果不是提前告知或特意做比较区分,可能一下子还喝不出来这些细分的香型的区别。“不过还是喜欢和支持酒厂创新,说不定会有惊喜。”该消费者补充道。

肖竹青向《消费者报道》记者分析表示,标准太多对消费者来讲不是一件好事。一些团体标准缺乏强制性的约束,也缺乏足够的消费者教育。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金标银标不如消费者的口碑。任何标准如果得不到消费者的认知,就是自娱自乐。

蔡学飞也指出,理性地看,酒类产品属于食品,创新要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开展,以真正提升产品品质作为前提。“创新如果没有产品品质支撑,是经不住市场考验的,只能是营销噱头。”

诚然,白酒香型是不同酒企基于自身工艺、风土特征加以创新的产物,一些香型的创新升级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饮用需求,同时也能令酒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差异化,甚至复制一线名酒的成功路径。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种细分香型是否真正有其开创性的意义,与是否申请和颁布了相关标准并不存在必然联系。白酒酒质的好坏,也不由香型决定。

而一旦当香型创新偏离了品质向上提升这一出发点,反而会成为酒企的营销噱头。消费者置身于各种香型标准泛滥的信息海洋当中,难免也会一头雾水。归根结底,无论香型如何标新立异,得到消费者和市场认可的白酒产品才是真正的好产品。

肖竹青进一步分析表示,建立以公众认知为基础的心理价位预期,是每一个酒厂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酒厂应该更多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如何培育消费习惯,如何巩固消费的认知,形成心理价位预期,才是各个酒厂更需要重视的任务。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陆飞_XN052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