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之美|“夏有三伏,热在中伏”:25日进中伏,补水防中暑

新华网
2024-07-23 17:29:59
18545
俗话说:“夏有三伏,热在中伏”,此时段的天气最是闷热,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7月25日将迎来今年“三伏”里的中伏。俗话说:“夏有三伏,热在中伏”,此时段的天气最是闷热,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而中伏天数取决于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还是5个庚日。如果是4个庚日,中伏为10天;如果是5个庚日,中伏为20天,民间又称“双中伏”“俩中伏”。今年在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所以中伏是20天,从7月25日开始至8月13日结束。

为何热在中伏?“过了夏至,白昼一天天变短,但地表积热仍在逐日增加,入伏后,地表积热渐渐接近高峰,中伏期间达到了最热程度。”王来华说。

今年7月15日入伏后,“三伏天”的威力就已显现,我国多地开启“屋里蒸馒头,屋外铁板烧”的“烧烤模式”。

“虽然‘双中伏’不意味着闷热的高温酷暑会持续20天,但今年的节气特点是先入大暑,再进中伏,而大暑通常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二者叠加,‘热上加热’,暑热的时间相对要长。至于要热上多久,取决于多变的气象因素。”王来华说。

都说“热”,民间说得更直白,“头伏日头二伏火”;文人墨客们则说得比较雅致和婉转,“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赫日已照灼,赤云助轩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苦热》一诗里先是这样描述,接着又形容说,中伏时天气依然炎热,能热到“草木恐焚燎,窗扉似炊蒸。冰雪气已夺,蚊蝇势相矜”。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进入中伏后,吃面条成为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应对伏热的首选,各色面馆的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

“吃面条时最好配上一些菜码,如生黄瓜丝,煮熟的绿豆芽、胡萝卜丝、青椒丝、豆角丝、菠菜、油菜等,不仅清新爽口,还益于祛除体内湿热。”王来华说。(记者周润健)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孙志强_XN058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