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公众号
APP
Blog
登录/注册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消费
|
房产
|
康养
|
文旅
|
北京
|
影视
|
24H
|
专题
|
直播
热点搜索
全部
新闻
财经
汽车
消费
房产
康养
文旅
北京
影视
24H
直播
曝光台
河北春耕春管一线见闻
春回大地,天气持续转暖,燕赵大地进入冬小麦春季管理关键阶段,春玉米播种也由南向北陆续展开,田间地头一派繁忙。
水肥“精准投喂”全国各地用科技浇出冬
小麦
好苗情
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达89.7%,与上年相当、好于常年。各地因苗施策,有序开展田管作业。
从一粒
小麦
到一根辣条,卫龙用20余年构建全链条食品安全防线
如何守护食品安全,背后是卫龙对每一处细节的极致苛求。小到进入车间前的毛发刮粘、洗手分成7个步骤、手部消毒液浸泡30秒、风淋15-20s的"铁律",大到配料表上的每一个原料的"三筛四验"。
全市“春耕春管”工作陆续启动
3月6日下午,市农业农村局在顺义区组织了冬小麦春季管理现场观摩会,分析小麦苗情,全市春耕春管工作也将随之展开。
大数据、传感器、拍片“体检” “科技+农业”深度融合 绘出田野好“丰”景
今年,全国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目前,大部分地区冬小麦已进入返青起身期,在拔节孕穗。
星空有约|“天关”卫星发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我国“天关”卫星发现一个位于“小麦哲伦云”星系内的双星系统EPJ0052,并全程追踪到EPJ0052从X射线突然爆发到逐渐消退的全过程,为探索大质量恒星的相互作用与演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如何堵住主粮损耗漏洞?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三大主粮全产业链浪费和损失严重,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全产业链损失率分别为26.2%、16.7%和18.1%,约占三大主粮总产量的20.7%。
技术“大餐”到田 为夏粮丰收图景添上科技底色
当前小麦冬管的重点任务就是要做好镇压保墒与适时冬灌,小麦冬管关乎新一季的夏粮收成,现在有了这些高科技设备,能及时发现问题,管理更高效。
暖冬天气如何管理越冬
小麦
?专家:需要分类应对
专家表示,对于适期播种的小麦来说,气温偏高就有可能带来小麦旺长现象,而小麦生长过快就会增加后期遭遇倒春寒时发生冻害的风险,影响产量和品质。
粮农组织2024年食品价格指数下降2.1%
粮农组织认为,2024年谷物价格指数下降主要是由于小麦和粗粮价格下行,食糖价格指数下降主要原因是食糖生产大国巴西2024年出口创历史新高,以及市场对食糖供应前景保持乐观。
全谷物消费带动节粮减损 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
初步测算,如果当前我国的稻谷与小麦按照一半加工成全谷物来消费的话,总体每年可增加近2000万吨的口粮,相当于增加了近5000万亩的“无形良田”。
我国地域饮食习惯和气候差异造成
小麦
北“硬”南“软
研究发现,小麦籽粒硬度受Ha基因控制:Ha基因发生突变,小麦籽粒就会变硬,更适合制作烘焙类食品;反之则更适合加工成比较松软的馒头、蛋糕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单产多次创造纪录
2023年,兵团粮食总产增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亩均单产466.1公斤,玉米亩均单产782.6公斤,两项数据均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破纪录 亩产775公斤 北京援疆在和田盐碱地试种冬
小麦
喜获丰收
6月下旬以来,由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五团打造的二二五团小麦育种基地迎来首个丰收季。
小麦
新品种实收单产超千斤 杂交
小麦
增产潜力大
仲夏时节,顺义区北小营镇西府村的麦田中,金色麦浪随风起伏。这里种植了近三年审定的11个小麦新品种,6个品种在沙地条件下均超过了1000斤/亩。
北方多地高温持续 河南河北抗旱这么干
每年5、6月份是我国冬小麦成熟收获关键期,如出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情况,可能出现干热风天气,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北京40余万亩
小麦
开镰收割 “三夏”生产全面展开
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协调气象、供销、粮食、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强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亩产超千斤 北京实现低产田
小麦
产能提升
北京通过小麦高密度群体构建及精准调控技术,在京郊低产田开展试验示范。
保障有力服务给力 当前全国麦收进度近八成
目前,“三夏”生产进展顺利。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当前全国麦收进度近八成,预计全国小麦大规模机收6月下旬结束,夏播粮食面积将保持稳定。
全国冬
小麦
收获进度已过六成 “丰”景喜人夯实“中国饭碗”底气
当前,冬小麦机收正由南向北加快推进,收获进度已过六成。麦收总体进展顺利,夯实了夏粮丰收基础。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