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公众号
APP
Blog
登录/注册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消费
|
房产
|
康养
|
文旅
|
北京
|
影视
|
24H
|
专题
|
直播
热点搜索
全部
新闻
财经
汽车
消费
房产
康养
文旅
北京
影视
24H
直播
曝光台
营养食育让更多孩子告别“小胖墩”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2018年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体重管理、基层医疗、精神卫生……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在全国两会发布会上回应民众关切
雷海潮就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慢性病防控、体重管理以及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等民众关心的卫生健康议题作出了回应。
春节心血管疾病易高发 专家建议这样安“心”过年
专家提醒,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慢性病患者等都应当关注心血管疾病风险,要注重饮食健康和作息规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饮酒和过度劳累。
儿童如何科学防治流感?专家来解答
秋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其中65岁以上老人、5岁以下儿童、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感染流感后,出现重症的风险较高。
世界卒中日:早识别早预防 远离卒中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脑卒中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早诊早治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预后及降低致残率十分关键。
慢性病
防控的科技力量——来自2024年中国
慢性病
防控大会的观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
8类
慢性病
纳入首批长处方目录 长处方最长可达12周
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药监局近日发布《进一步做好门诊慢性病长期处方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首批市级长期处方适用慢性病病种目录出炉。
我国重大
慢性病
过早死亡率降至15%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是指30岁至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死亡的概率,这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慢性病预防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部分工作指标实现2025年目标值
目前,全国婚检率达76.5%,产前筛查率达91.3%;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60%以上;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5%以上。
我国发布四类
慢性病
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
针对成人高血压、高血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四类慢性病,提高慢性病患者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世卫组织:全球近18亿成年人缺乏锻炼
世卫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体育锻炼。缺乏锻炼会增加成年人患多种慢性病的风险,包括心脏病、中风、2型糖尿病、痴呆症、乳腺癌和结肠癌等。
管好体重!16部门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
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红十字会系统已累计在全国重点场所配备6.4万余台AED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剧,生态环境及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应急救护工作也成为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门诊
慢性病
特殊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将扩围
国家医保局表示,下一步要扩大门诊慢性病、特殊病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并在现有5个病种跨省费用直接结算基础上继续增加病种。
世界卫生日说“减盐”:专家提示“口重”更应注意少吃盐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人均每日烹调用盐9.3克,远高于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的推荐量。
41种集采药平均降价近六成 涵盖多种常见病和
慢性病
用药 后天起执行
3月30日起,本市全面执行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及医保支付标准等相关政策。
从“打折到脚踝”的心脏支架看集采产品降价不降质
除了集采支架的“降价红利”,国家医保局开展9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覆盖374种药品,涵盖抗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其中8批已全面落地。
北京社区开药将取消百分之十个人先行负担比例
3月5日,北京市医保局等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推进门诊慢性病长处方政策落实的若干措施》,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取药的,北京市将研究调整部分药品报销政策,取消百分之十个人先行负担比例。
世卫组织总干事呼吁在加沙停火
在加沙地带卫生服务瘫痪的情况下,伤者和慢性病患者无法获取医疗服务,流行病、饥荒等因素叠加增加了死亡风险,“很难想象加沙地带的情况有多糟糕”。
中疾控发布健康提示:寒潮来临公众要加强保暖防护
老年慢性病患者代谢功能降低,产热相对减少,体温调节系统难以适应外界温度变化;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会引起冻伤,容易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