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天天消费讯,近日,水滴公司披露了2023年财报,实现营收26.3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1%;归母净利润1.6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72.48%。
4.5亿用户通过水滴筹捐赠626亿元
从水滴公司的财报来看,其营收的核心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保险、众筹以及其他。按照水滴公司的商业模式,水滴筹、水滴互助以及保险,形成了稳定的导流、沉淀、变现三角模式。
在早期阶段,水滴筹对公司更大的作用,是为赚钱的业务水滴保引流。在2018年,水滴保85.1%的首年保费是通过水滴筹和水滴互助的流量转化,其中水滴筹占46.5%。而后水滴公司转为深耕存量客户,到2019年流量结构就已改写,来自第三方流量渠道、自然流量和复购的比例快速提升,分别占34.8%、29.8%,替代了水滴筹和水滴互助。
值得一提的是,在监管整肃下,包括水滴互助在内的网络互助平台,近年先后行至终局,水滴互助也退出水滴公司昔日的三大业务之列。
财报显示,自2016年上线至2023年底,累计有约4.5亿用户通过水滴筹向超过310万名患者捐赠626亿元。水滴筹至今依旧还是水滴公司的流量入口。
但水滴筹上线至今并未盈利,财报显示,2023年水滴筹的运营亏损约2.46亿元,亏损幅度有所收窄。收窄的原因是,自2022年4月水滴公司开始收取一定比例的众筹服务费。该部分2023年的收入为1.627亿元,同比增长4.4%。
自水滴筹上线之后,曾遭遇过很多问题。早在2022年8月,有媒体曝出水滴筹大病筹款链接存灰色链条,背后筹款中介抽成最高达70%。
对于媒体报道,水滴筹当时作了紧急回应,间接确认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但把这类行为定义为恶意推广,由与平台无关的第三方商业组织运作,为筹款人提供不正当筹款方式的服务。
2024年4月2日,庆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成功破获一起利用水滴筹诈骗案件,抓获1名嫌疑人。据案情介绍,李某鑫公司委托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报警,庆城县一辖区居民在水滴筹平台上传虚假患癌资料,骗取爱心人士捐款,请求查处。接警后,经查情况属实,嫌疑人郑某堂因急于用钱,听信他人支招,制作自己患有胃腺癌二期的假病历材料上传至水滴筹平台,在平台发起众筹募捐,骗取社会爱心人士帮扶捐款35次。
上述案件背后暴露出水滴筹对筹款者信息的审核存在漏洞,使得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士得以通过平台发起筹款,从而使大众爱心款被滥用。
水滴保利润下降48%,被指欺诈消费者
水滴保是水滴公司的保险经纪业务,与保险公司对接,上线保险产品,卖给用户,从保险公司手中赚取佣金,目前水滴公司合作的保险公司数量近百家。
保险业务2023年实现首年规模保费达71.09亿元,全年收入23.4亿元,对水滴公司整体营收的贡献比达88.9%;全年营业利润5.28亿元,是目前公司全部盈利来源。
不过纵向对比,受保险经纪收入减少等因素影响,水滴保全年营收同比下降了8.5%,营业利润同比下降48%,这直接拉低了公司全年营收和净利润表现。
截至2023年底,水滴平台向客户提供了1357款保险产品,较2022年增加582款,增幅达42.89%;其中,第四季度水滴保续保率超过95%。
财报显示,2023年水滴公司的佣金率为33.1%,也就是说,用户首年保费中,每100元要有33元由保险公司返到水滴保。
时间拉长来看,水滴保2021年、2022年保费收入分别为30.71亿元、25.6亿元,近年来保费收入呈下降趋势,作为公司全部盈利来源的保险业务陷入瓶颈。
今年315,水滴保被中国消费者报曝光危害消费者权益。
报道指出“水滴保每月1.9元可投保600万(尊享版)”的宣传,让很多消费者落入了商家的圈套。由于在付款1.9元的同时开通了自动续费服务,不少消费者事后才发现,被水滴保扣费了几百元,由此引发了投诉,这种“套路式”营销大大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相关律师表示,短视频平台以及直播间打出“1.9元买600万元百万医疗”的广告,以小额支出可以获得较大保障为由头,吸引消费者眼球,而在为引导消费者购买而设定的途径中,刻意让消费者点击高额付费页面,这种营销方式涉嫌夸大收益、曲解条款,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而且,广告宣传1.9元能够买到600万元的尊享版,实际只能买到300万元保额的普惠版,涉嫌价格欺诈。
“第二增长引擎”翼帆医药增收不增利
2022年6月,翼帆医药成立,水滴公司三大业务“鼎力”的格局再次形成。
翼帆医药总共分三部分:水滴患者平台、妙医数字化营销平台、是翼帆医药平台。定位于“招募符合临床试验标准的患者,帮助药企进行新药研究”的这一新业务,由此可以看出水滴在保险的基础上往前迈了一步,开始涉足健康管理和药品领域。水滴公司对此也有完美的说法:要帮助大病患者“找钱、找医、找药”。
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水滴公司累计招募超过6900名患者,参与超890个临床试验项目;2023年第四季度,翼帆医药与167家药企和CRO(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合作,环比增加32家。
通过为客户成功匹配合格合适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入组,水滴公司可获得“数字临床试验解决方案收入”。2023年,水滴公司“数字化临床试验解决方案”收入1.005亿元,较2022年的5950万元大幅增长69%,而2021年,该项收入仅为60万元。
因此,翼帆医药也被很多人视为水滴公司的第二增长引擎。不过目前,翼帆医药尚“增收不增利”。年报显示,主要包括“数字化临床试验解决方案等新举措”的其他业务营业利润为-1.55亿元,比2022年的1.9亿元亏损明显收窄。
此外,水滴公司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机构统计,我国CRO市场规模在2022年已近千亿,CRO帮助药企提升新药研究效率的能力有目共睹,大多数药企与CRO合作的意愿也越来越强。但这些药企更倾向于和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因为龙头企业在行业里地位稳固,业务综合性较强,且服务内容也更加全面。水滴进入医药领域的时间不长,虽然和很多机构展开了战略性合作,但和药企原有营销渠道的竞争仍存在不小的挑战。
另一方面,临床试验本身具有高风险性,受试者的权益保护一直是药物临床试验的关注要点。临床试验的黑灰产也曾被曝光,由于试验非常漫长,从药物研发到上市往往需要3—5年甚至10年以上,费用更是从几百万到上亿元不等,曾有药厂为缩短流程、尽快上市,伙同医生或CRO公司造假。试验的申办方和研究机构需警惕和规避这些风险,保护受试者安全。
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第二增长引擎“增收不增利”,水滴公司的困境也反映在二级市场上。2021年5月7日,水滴公司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价12美元。然而截止4月9日凌晨美股收盘,水滴公司收于1.29美元/股,较发行价已缩水8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