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行进中国”,感受“头雁”北京的创新实践

宣讲家网
2024-08-31 09:46:14
19871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怀柔大科学装置聚集区,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内部热火朝天,地球上“最亮的光”将在这里发出;中关村的实验室里,光量子芯片挑战算力极限,技术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双人舞”灵动摇曳;亦庄的大街上,自动驾驶汽车往来穿梭,曾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走进大众日常……近日,人民网启动“行进中国”大型融媒体系列调研行,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案例,实探科创“头雁”北京的创新实践,以“小切口”展现京华大地的“创新”力量。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也是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北京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等优势,坚持“四个面向”,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根本,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数据显示,如今的北京,拥有55万余名科研人员、7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透过“行进中国”调研行,一个个生动的科技创新图景,串联起科创“头雁”北京面向未来、引领时代的新脉动。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时针回拨到2023年5月,科技部等12部门印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推动北京率先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从出台外资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独角兽企业等支持政策;到科研项目经费实行“包干制”,技术攻关推行“揭榜挂帅”;再到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新设4支百亿级政府直投产业基金……科创要素活跃,耐心资本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加快,这一个个面向未来、引领时代的“驱动力”,都在标记着北京科技创新的厚度与实力。今日,创新北京,活力奔涌,日渐成为国际前沿科技的重要策源地和全球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地,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实现新跃升。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北京作为我国科技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创新主体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数据显示,北京拥有90多所大学、1000多所科研院所,34所高校、16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114家,位居世界城市前列;蝉联《自然》杂志全球科研城市榜单第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居全球第三……拥有雄厚教育优势、完备科技优势、丰富人才优势,北京完全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到2025年基本建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坚持“四个面向”,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统筹推进,北京奔跑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与时代机遇同频共振。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当先锋、作表率,是北京服务国家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北京面对复杂局面育先机、开新局,积极探索首都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的重要实践。放眼京华大地,科技创新的激情正在升腾,科技创新的成果正在涌现,科技创新正重新定义着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动能。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未来五年是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紧抓创新高地建设,在基础研究保障、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创新等方面精准发力,充分释放面向未来、引领时代的“创新”力量,一定能不断催生新产业、拓展新空间、培育新动能,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书写新的“首都创新答卷”。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上善若水_XN031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