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纪念,以国家的名义。天安门广场上庄严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它承载着中国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对民族英雄的敬仰。
天安门广场树碑 纪念人民英雄
1949年的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前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为牺牲的人民英雄修建一座纪念碑。
决议形成的当天傍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为纪念碑奠基,毛泽东亲自铲下第一锹土。随后,当时的北京市都市建设委员会,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都发出了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征集工作持续了两年,一共收到140多件设计方案。
1952年8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动工兴建。
1958年4月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
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揭幕典礼隆重举行。
落成的纪念碑总高37.94米,用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庄严肃穆,雄伟壮观。纪念碑四周镶嵌10块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主题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些浮雕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人民英雄 永垂不朽
纪念碑碑心的北侧,镌刻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心的南侧则镌刻着由毛泽东主席起草,周恩来总理手书的纪念碑碑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身浮雕的故事
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遇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10幅浮雕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抵御列强侵略、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抗争的历程。
第一组浮雕是“虎门销烟”,记述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侵略者。
第二组浮雕是描写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在这幅浮雕上,一群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风起云涌地从山坡冲下,旌旗迎风飘扬。
第三组浮雕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踩在地下。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第四组浮雕是“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浮雕的画面上,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发表演说,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气氛。
第五组浮雕是“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死伤多人。“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前进,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直前。
第六组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画面从一个连队的角度来表现这一伟大起义的情景。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指挥员挥着左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南昌起义,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
第七组,“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手拿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日本侵略者,年轻小伙子等候命令,准备随时投入消灭敌人的战斗。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的正面,第八组浮雕由一个主浮雕和两块装饰性浮雕组成,这是所有浮雕中最大的一幅。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冲上对岸的战士,直奔敌人的老巢。背后,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
两个装饰性浮雕主题分别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