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各地纷纷争相认领哪吒的“故里”与“闹海”之地。这场争论的本质,是对文化IP的争夺,借助哪吒的知名度推动地方文旅经济的发展。
以下是天津、四川宜宾、安徽固镇等地关于“哪吒故里”及“闹海”地点的主要观点分析:
天津文旅部门宣称,哪吒是“天津陈塘(今河西陈塘庄)人”,当地长期流传着哪吒的传说。2012年,“哪吒闹海”故事被列入天津河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吸引游客,天津打造了哪吒小镇,并设置了身份证打卡点等文旅项目。
天津临近渤海,符合《封神演义》中陈塘关紧邻水域的描述,为“哪吒闹海”提供了地理依据。
宜宾自称为“中国哪吒文化之乡”,当地的南广镇陈塘关被认为是哪吒的出生地。传说南广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龙脊石”是龙王三太子的尸骨所化,此外,当地还建有哪吒洞、哪吒行宫等景点。
电影上映后,宜宾迅速推出“哪吒文化节”,推动景区发展,游客数量激增,酒店订单增长超过30%。
固镇县刘集镇的九湾河被认为是哪吒“闹海”之地,哪吒的传说在当地世代相传,并且有哪吒主题雕像、墙画等文化符号。
九湾河的地名与《封神演义》中“哪吒闹海”的情节高度契合,被当地视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并以此发展相关旅游项目。
西峡县的奎文关(古称陈塘关)被认为是哪吒的出生地,附近有哪吒山、翠屏山等地名,与《封神演义》的故事情节相呼应。
当地学者认为,“深塘关”方言演变为“陈塘关”,这可能是哪吒故事与当地地名之间的联系之一。
福建霞浦因“金光洞”传说,被认为是哪吒修行之地;广州白云区汉塘村则因长期供奉哪吒为守护神,而成为哪吒文化的象征之一。
哪吒最早源自佛教护法神“那咤太子”,后经道教和民间传说演变,最终成为李靖之子。在古典文本中,并未明确指明哪吒的现实籍贯,各地基于自身文化特色,通过附会本地风物(如江河、关隘)来重构哪吒的故事,形成了不同地域版本。
各地政府希望借助哪吒的影响力,推动地方旅游产业。例如,天津陈塘庄、宜宾哪吒行宫等景区在电影热映后,游客数量大幅增长。这种IP经济模式在国内屡见不鲜,例如《黑神话:悟空》的火爆,直接带动了山西相关景区的发展。
这场关于“哪吒故里”的争议,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演绎,也反映了地方文旅在发展中“蹭热度”的短期思维。未来,如何将文化IP转化为深度的文化体验,或许才是更值得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