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水排放”冲击波未了?日系美妆巨头遇挑战,资生堂中国业绩疲软

时代周报
2024-08-09 09:17:18
19551
“韩束们”又赢了。

日系美妆在中国市场遇冷,“课代表”资生堂的生意也面临挑战。

8月7日晚,资生堂发布2024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期内,资生堂销售额为249亿元,同比增长2.9%;营业利润亏损为1.32亿元;核心营业利润9.43亿元,同比下降31.3%。

作为资生堂长期主要发力阵地,中国市场的利润表现不佳。在中国市场,资生堂上半年核心营业利润2.42亿元,同比下降10.1%;销售额64.26亿元,同比增长0.8%。

对于上半年中国区业绩表现,资生堂集团表示,在中国和旅游零售业务中,将重建和加强基础业务,并通过探索不断变化市场中的机遇,确保可持续增长。

这并非是资生堂在中国市场首次遭遇挑战。2023年,资生堂中国区的销售额同比下滑4%至120亿元。早在2022年,资生堂中国区销售额已同比下滑6%。

接二连三的下滑趋势,也让中国市场退居资生堂第二大市场。据财报,资生堂中国区销售额占比为25.9%,日本地区为27.8%。

资生堂在华销售受挫,与核污水排放事件不无关系。与宝洁旗下的SKⅡ、花王旗下的珂润一样,资生堂旗下品牌在中国市场亦存在销量下滑、市占率缩减等情况。

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资生堂”和CPB销售额整体保持增长;同年下半年,受核污水排海事件影响,上述两个品牌的销售额转为同比负增长。

而就当前的中国美妆市场而言,资生堂还面临珀莱雅、贝泰妮等国货美妆崛起带来的挑战。

据飞瓜数据,在今年6·18抖音美妆护肤品牌销售额TOP20中,位居前四的韩束、珀莱雅、极萌、可复美皆为国货品牌,雅诗兰黛、兰蔻、欧莱雅分别位于第5、6、8位,SK-II从去年的第8名跌至第20名,而去年榜上排行第15名的资生堂则被挤出榜单。

美妆资深评论人、美云空间电商平台创始人白云虎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资生堂在中国“失势”的核心原因,离不开国货实力增强,占领其更多的市场份额。“市场的蛋糕没有明显的扩大,而抢夺蛋糕的对手却越来越多。”

美妆国货强势崛起,资生堂也在调整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今年年初,资生堂中国表示,2024年,公司将开始实施新的品牌组合战略。相应地,资生堂中国也正打造更整合、更敏捷的组织架构。

“在细分市场,资生堂中国的目标是通过瞄准年轻人群和中低端细分市场,并通过新兴的线上和线下渠道增强品牌触点,从而加速大众品牌部的增长。”今年5月,在中国美容博览会期间,资生堂中国大众品牌部总经理上田典史曾对外透露。

将成绩一般的品牌撤出中国市场,是资生堂调整布局的第一步。今年年初,资生堂旗下品牌茵芙莎(IPSA)传出大面积撤柜;7月,其旗下高端护肤品牌BAUM葆木在中国市场宣布停售。

收缩部分品牌的同时,资生堂中国往两端发力,持续推进高端化与大众化战略。

2024年初,资生堂旗下“贵妇”护肤品牌御银座TheGinza天猫旗舰店开业,该品牌产品售价基本都在千元以上,其中,最贵的一款“日月焕能精华套装”售价超万元。截至发稿,该店已有粉丝6736人。

今年4月,资生堂推动旗下“醉象”进驻中国市场,入驻250家丝芙兰门店,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并计划在下半年覆盖300家门店。

在白云虎看来,资生堂中国上半年销售额微增,或许与资生堂的高端品牌布局战略有关,但从短期来看,上述布局不会对资生堂业绩提振带来太明显的变化。“目前,中国化妆品市场总体处于复苏阶段,‘国货当自强’的趋势不会变,国际大牌在中国市场的势力未来会慢慢减弱,最终就如同日韩、欧美等成熟美妆市场一样,国内本土企业和品牌,占据主导地位,而国际企业和品牌,渐渐成为次选。”

针对如何应对国货品牌挑战、下半年业绩增长目标以及是否还会有调整战略等问题,8月8日,时代周报记者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资生堂中国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蓝羽_XN054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