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经讯,A股收官季的第一个交易日,“猪茅”牧原股份跌势延续,早盘再现闪崩,放量大跌近7%,总市值已跌破2000亿元大关。
虽贵为“猪企一哥”,但牧原股份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就上演了一出“惨案”——大跌4.56%,股价更是创出两年多以来新低。
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中国一年要吃掉近7亿头猪,猪肉价格变动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进入今年下半年后,养猪行业恰逢多事之秋,尽管猪价经历了短期迅速反弹,让猪企短暂摆脱了亏损局面,但大涨之后猪价重新步入下行通道,10月生猪价格破“8”,创7月以来新低。
生猪价格持续走低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实现“吃肉自由”,不过对企业而言,低猪价意味着低利润。从养猪行业角度出发,猪价是决定当期利润的关键,产能则是影响未来市场供需的关键。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8日,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21.96元/公斤,日环比涨跌幅0.64%;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出栏均价在15.73元/公斤,日环比下降0.03元,与上周五(9月29日)的16.2元/公斤相比,下降2.9%。
生猪价格长期低迷,负债高企的养猪龙头牧原股份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猪价不振传导到二级市场上,截止10月9日收盘,牧原股份股价报收35.00元/股,跌幅达7.63%,创2020年2月以来新低。总市值1913亿元,较2021年高峰时的近5000亿元,蒸发超2000多亿。
面对堪称惨烈的股价,牧原股份有关负责人对媒体表态称,主要受生猪价格下滑,二级市场波动影响。公司目前仍然坚持提高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为第一要义。
除了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备受关注外,牧原股份同时还被“网传公司大幅裁员”的消息缠身。根据网络上的传言,称牧原股份内部将实行承包制度,自育自繁自养模式或将调整。
对此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回应媒体,称公司目前所尝试的“内部承包”,实际上是对考核激励机制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希望通过内部承包机制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与员工共创共享,最终实现“双赢”。
至于网上所说的大规模裁员,牧原股份董事会秘书秦军给予了否认,“公司未发生大规模裁员,员工流动处于正常水平。”
事实上,牧原股份传出裁员已不止一回。而据一位接近牧原股份的知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探索的承包制度是自愿原则,不愿意承包的员工公司也并不强制。
该知情人士还透露,公司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多方位降低养殖成本。
综合多份历史财报分析,牧原股份面临不小的资金压力。
牧原股份2023年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达518.69亿元,同比增长17.17%;归母净利润亏损27.79亿元,同比大幅减亏。
不过从单季角度来看,公司二季度的亏损较去年同期有所扩大。今年一、二季度,牧原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8亿元、-15.81亿元,去年同期分别是-51.8亿元、-15.03亿元。
而这背后的原因,与牧原股份加大生猪出栏量不无关系。上半年,公司共销售生猪3026.5万头,其中商品猪2907.7万头,同比增长7.78%。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牧原股份经营现金流承压,存货以及负债率的增加,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上半年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0.44亿元,去年同期为1.9亿元。要知道,牧原股份上次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还是在2018年上半年。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96.92亿元,也就是说,公司自由现金流量为流出超百亿元。
截至今年6月末,该公司总资产为1919亿元,流动资产617亿元,占总资产的32.18%,其中货币资金175.5亿元,较年初的207.94亿元货币资金余额下降了32.41亿元。
对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的原因,公司解释为主要系存货增加所致。
半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牧原股份存货余额为421.94亿元,较年初增加了39.42亿,而这一数值在2019年末时,仅为71.66亿。
另有公开数据显示,牧原股份此前一度降低了的资产负债率,在今年二季度再次上升。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牧原股份总负债1152.6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0.06%。其中流动负债869.5亿元,占总负债的75.44%,短期借款453.34亿元。
为了补充流动资金,去年12月,牧原股份以39.97元/股的价格,向牧原集团定增60亿。定增完成后公司负债率由去年三季度末的61.47%降至年末的54.36%。但由于上半年的亏损,公司的负债率再次上升至60.06%。
有财务人士表示,70%常被看作是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一条警戒线,后续升高可能会被金融机构认定为高负债率。尽管牧原股份暂未触及该警戒线,但较年初则增加了5.7个百分点,增幅明显。
在资金压力面前,牧原股份及股东秦英林对外质押股份也为市场所敏感。
截至9月29日,股东秦英林及其一致行动人牧原集团、钱瑛已累计质押牧原股份2.99亿股 , 合计占牧原股份总股本的54.63%。
事实上,陷入增收不增利“怪圈”的不止是牧原股份。
根据上半年财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三大上市猪企的营收总和达到了1625.11亿元,但亏损总额达到了104.51亿元。
温氏股份2023年上半年营收为412亿元,同比增长30.61%;归母净利润亏损达46.89亿元,利润同比下滑超33%;新希望上半年实现营收694.53亿元,同比增长11.43%;归母净利润亏损29.83亿元,实现同比减亏。
此外,天邦食品、傲农生物、唐人神、天康生物等其他养猪企业,在上半年均表现出营收增加净利亏损的情况。
行业人士表示,当前生猪仍处于供过于求的产能状态,行业产能或在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重新进入去化通道。
数据显示,2023年5月,16家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合计销量达1242.81万头。其中,牧原股份销量超过570万头,温氏股份、新希望的销量分别为209.36万头、144.28万头。同比增速方面,多数企业实现正增长,唐人神、罗牛山等企业的增速更是超过90%。
从农业农村部披露的最新数据来看,8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达4241万头,同比仅下降1.9%。这相比2022年能繁母猪低位4177万头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业内认为,能繁母猪要比4177万头少才能达到去年的去化水平,悲观视角下产能去化周期或将进一步拉长。
今年7月份,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570万头,同比增长24.07%,环比增长7.26%;温氏股份出栏肉猪213.11万头,同比增长60.92%,环比增长7.07%;新希望出栏量为138.06万头,同比增长46.51%,环比增长9.38%。
根据销售简报,7月份18家上市猪企生猪出栏量1270万头,同比增长29.1%,环比增长4.4%;1-7月,18家上市猪企生猪出栏量8535万头,同比增长15.1%。
业内观点认为,在猪周期底部,部分头部企业由于现金较为充足而且融资渠道丰富,可以在行业亏损的背景下逆势扩张,蚕食部分中小散户被迫退出的市场。
另一方面,尽管三大上市猪企负债额已经攀升至2700亿元(牧原股份1152.65亿元、新希望970.16亿元、温氏股份582.93亿元),但企业普遍看好下半年价格走势,减产意愿不强。
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从牧原股份披露的数据看,龙头公司产能去化并不明显,在猪肉消费需求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市场转暖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