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或迎70后新行长!营收增长持续放缓 不良率高于业内平均水平

2024-03-20 15:37:52
19630
从资产质量看,华夏银行在2023年三季度末持有的不良贷款余额为398.3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2%,虽然略低于2022年末的1.75%,但在上市银行中位列第三,仅次于青农商行和郑州银行。

天天财经讯,作为最早进行股改的商业银行,华夏银行行长人选在空缺两个月后或将揭开面纱。

3月18日,华夏银行在干部会议上宣布拟任行长人选,北京信托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瞿纲在履行完相关程序后,将正式出任华夏银行行长。

目前相关任职资格需要等待监管核准,待瞿纲上任后,将成为目前12家股份制银行中最年轻的行长。

瞿纲出生于1974年11月,曾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岳阳市分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2013年入职北京信托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2021年任北京金控集团副总经理,后又调回北京信托。

管理层稳固性亟待加强

9年40多位董监高离任

梳理华夏银行的高管变更公告发现,今年以来,该行董事会已同意聘任韩建红、唐一鸣为副行长。原监事会主席王明兰正常到龄退休后,郭鹏成为新一任监事会主席人选。今年1月,任职行长不足一年的关文杰因工作原因辞去该行执行董事、行长等职务,后转任北京农商行董事长。

若从2015年算起,华夏银行迄今已有40多位董监高离任,其中因工作原因辞职的董监高占比近40%。其中2021年共有10位董事、监事递交辞呈,为历年最多。

目前除了瞿纲、韩建红、唐一鸣的任命在走监管程序外,华夏银行还有三位副行长,分别是曾在华夏银行多家分行担任行长的杨伟、在华夏银行系统内部任职首席审批官等职务的刘瑞嘉,以及该行目前唯一一位女性副行长高波。值得一提的是,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任职期间已两次代理行长职务,其中一次长达9个月。

图源:icphoto

此外,华夏银行新行长人选落定,意味着这是李民吉和瞿纲时隔7年再次共事。据了解,李民吉也曾在2013年入职北京信托,当时任董事长,二人由此一起共事了近4年。不过59岁的李民吉将于今年7月在华夏银行董事长的任期上满7年,即将触及银行关键人员“7年轮岗期限”的监管红线。

眼下除李民吉坚守董事长岗位,该行副董事长、董事、行长、副行长、监事会主席、监事均轮番离任。此次调整后,华夏银行将形成“一正五副”的高管架构:拟任行长瞿纲,副行长杨伟、刘瑞嘉、高波、韩建红、唐一鸣,董事会秘书宋继清,财务负责人、首席财务官王兴国。同时,瞿纲、高波和唐一鸣都是“70后”,该行管理层年轻化趋势进一步显现。

业内专家表示,管理层人员更换能给企业经营注入新力量,但对于稳字当头的金融机构而言,也相应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前任高管的管理模式很难再一以贯之,而新旧发展理念的冲击,难免会给企业及员工带来新的适应期,减缓企业的发展节奏。

营收增长乏力难掩

不良贷款率仍高企

伴随高管频繁变动的,是华夏银行下降的营收和居高的不良率。

从华夏银行一个月前披露的2023年业绩快报获悉,该行取得减收增利的经营业绩,实现集团口径下营业收入932.07亿元,较上年减少0.64%;实现归母净利润263.63亿元,较上年增长5.3%。截至2023年末,华夏银行资产总额为42547.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09%。

虽然归母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但受整体净息差下行影响,华夏银行营收自2022年已经连续两年呈负增长。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9-2022年,华夏银行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7.32%、12.48%、0.59%、-2.15%,营收增速断崖式下滑,疲态尽显。

图源:华夏银行2022年业绩快报

原行长关文杰在此前业绩说明会上坦言,营收压力主要原因是息差收窄,预计后续息差稳定仍存压力。2023年前三季度,华夏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88.82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43.76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同期也减少24.56亿元。

从资产质量看,华夏银行在2023年三季度末持有的不良贷款余额为398.3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2%,虽然略低于2022年末的1.75%,但在上市银行中位列第三,仅次于青农商行和郑州银行。若放眼全国,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1%,华夏银行的该项指标则高于全国平均0.11个百分点。

抵御风险能力方面,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华夏银行的三项资本充足指标均有所下滑。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87%,较上年末下滑37个基点;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均下降超过100个基点。

作为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央行对华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在满足最低要求5%的基础上,增加2.5%的储备资本和0.25%的补充资本,即7.75%。若再考虑逆周期资本要求,华夏银行目前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明显偏低,与2023年三季度末系统重要性银行9.98%的平均标准有一定差距。

面对令人头疼的不良资产,华夏银行也尝试积极自救。其曾在2021年以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来募集资金,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不过据该行2022年相关公告显示,原本不超过200亿元的募集计划最终降至80亿元,在定增实施阶段发出了82份邀请,但认购者只有第一大股东首钢集团和第四大股东京投公司这两家原股东机构。

图源:华夏银行公告

屡罚屡犯内控力待提高

今年累计罚款超600万

华夏银行于1992年10月在北京成立,1995年3月实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9月12日上市成为全国第五家上市银行。早期的华夏银行发展比较稳健,然而近年来从业绩表现以及监管处罚来看一些问题已经被摆上了台面,华夏银行面临不少挑战。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在今年年内披露的数张罚单显示,华夏银行及分支机构共计被罚款601万元,涉及到龙岩、泉州、丽水和北京四家分行,被罚金额分别为60万元、50万元、30万元和461万元。

图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对比来看,2021年以来华夏银行厦门分行、重庆分行、武汉分行等被罚超百万,华夏银行总行甚至被罚近亿元。2021年5月,根据原银保监会公布罚单显示,华夏银行违规事项达27条,甚至出现销售无真实投资的理财产品。此外华夏银行的违约行为中,还出现了会计核算不准确,将同业存款计入一般性存款的专业性错误。

单看2023年,华夏银行被监管机构合计开出24张罚单,累计罚款1333万元,最大罚单为280万元,其中涉及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不健全的罚单数量为13张。而上述华夏银行北京分行的这张大额罚单,可以说突破了近一年的罚单新高。

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曾强调,华夏银行2024年要做好“三进三稳”,“三进”就是服务实体经济要进、战略刚性执行要进、结构调整优化要进,“三稳”即经营安全要稳、经营策略要稳、经营业绩要稳。华夏银行从最初“首钢的银行”到“北京的银行”再到全国性商业银行,已走过31个年头,随着新管理层逐步配齐配强,相信这家老牌股份制银行未来可以实现突围,全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唐吉诃德XN046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