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近日,被称为“氢能第一股”的亿华通(688339.SH/02402.H)披露2024年财报。财报显示,亿华通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67亿元,同比下降5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56亿元,同比扩大87.7%;基本每股亏损1.97元。
五年亏损超10亿元
官网显示,亿华通全称为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氢能与氢燃料电池研发与产业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燃料电池系统研发与产业化的先行者,是我国氢燃料电池领域极少数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并实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批量化生产的企业之一。
受行业发展的影响,亿华通近年来面临较大的业绩压力。2021至2023年间,尽管公司营收从6.29亿元增长27%至8.01亿元,但亏损也从1.62亿元扩大至2.43亿元,亏损扩大幅度快于营收增长幅度,增收不增利态势明显。算上2024年的亏损4.56亿元,亿华通已连续五年亏损,亏损总额超10亿元。
对于2024年业绩亏损,亿华通解释称,主要因为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承压的背景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增大,影响了产业链订单项目的推进,且燃料电池行业尚处于商业化的初期阶段,市场的产销规模总体偏小,行业竞争加剧叠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氢能源电池市场需求大幅度下滑。
分业务来看,燃料电池系统收入为2.73亿元,上年同期为7.16亿元,同比减少61.9%;零部件收入为3500.4万元,上年同期为3054.4万元,同比增加14.6%;技术开发及服务收入为2491.7万元,上年同期为2160.4万元,同比增加15.3%;其他收入为3108.9万元,上年同期为3073.6万元,同比增加1.1%。
从成本来看,亿华通营业总成本有所降低。2024年,亿华通营业总成本为7.06亿元,上年同期为9.69亿元,同比下降27.1%。营业亏损为5.33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07亿元,亏损扩大7.37%。
2024年,亿华通营业成本为3.21亿元,上年同期为5.52亿元,同比减少41.9%。其中,销售费用为5860.4万元,上年同期为6434.5万元,同比减少8.9%;管理费用为2.25亿元,上年同期为2.24亿元,同比增加0.5%;研发费用为9701.4万元,上年同期为1.41亿元,同比减少31.2%。
展望未来,亿华通表示,公司相信,中国政府仍将继续实施强而有力的扶持政策,以推动包括燃料电池行业在内的氢能相关行业发展。我们相信燃料电池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公司将继续以先进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为切入点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公司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的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和全球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引领者。
欲打折“卖身”旭阳集团
业绩不佳,亿华通正在寻找出路。2月末首次宣布收购旭阳氢能后,亿华通时隔半个月披露了这笔交易的详情。根据交易方案,亿华通此次募集资金的发行对象为旭阳集团,交易完成后,预计控股股东变更为旭阳集团。
公告显示,亿华通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向旭阳集团购买定州旭阳氢能10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5.5亿元,不超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100%。
旭阳集团则拟以定州旭阳氢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认购亿华通发行的A股股份,并配套总价约5.5亿元认购亿华通新增A股股份。换言之,旭阳集团将用旗下氢能公司100%股权加5.5亿现金获得亿华通的实控权。由此,亿华通从并购走向了易主。
旭阳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独立焦化企业,年焦炭产能达千万吨级别,焦炉煤气副产氢潜力巨大,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氢气供应商。本次拟注入资产定州旭阳氢能是旭阳集团旗下氢能板块运营主体,主营高纯氢和合成氨的生产、销售,综合能源站运营以及绿氢制备、液氢储运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旭阳集团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是颇为低调的企业家杨雪岗,其曾在水利行业工作多年,后创业进入焦炭化工行业,近年则加速新能源布局。2021年,杨雪岗拿下了首家A股上市公司滨海能源(000695.SZ)的控制权。2023年,滨海能源跨界新能源,进入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并选择乌兰察布市作为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旭阳集团以旭阳氢能的全部股权换取亿华通A股股份,对价为每股18.53元,同时拟出资不超过5.5亿元认购亿华通A股股份。亿华通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2月26日)A股收盘价为24.23元/股。以此测算,上述发行价预计折价约23.52%,大概是打了76折出售。
如此低的折扣,也从侧面反映出亿华通的资金压力。3月12日,亿华通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其子公司,拟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不超过18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
此外,有消息称,亿华通还在内部进行了一场“降本增效”式的大调整,将品牌管理部、公共关系部、信息技术部合并至企业管理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工程管理部合并至综合管理部;甚至动刀研发部门,取消氢能事业部,原技术中心调整为研发部。
据新浪财经,有业内人士评价,从亿华通的角度看,傍棵大树好栖身,能保证活下去,才能赢得持续发展的机会。旭阳集团欲控股亿华通的这次交易发生在氢能产业发展的低谷期,被认为预示着行业洗牌的加剧。
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
作为动力电池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氢燃料电池具备运行中零排放、高效率等优异特性。而氢燃料电池汽车更是因具备长续航里程、快速加注、高功率密度等技术特点,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标。
按照《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规划,到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而根据各省市公布的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设定的保有量目标计算,到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已超过10万辆。
不过,从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推广并不理想。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数据分别完成5548辆和5405辆,同比减少10.4%和12.6%,自2021年起保持的燃料电池汽车全年累计产销同比增长的态势就此中断。
进入2025年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量连续两个月呈现双降态势。1-2月,我国氢燃料电池车产销量分别为219辆和252辆,同比分别下滑63.2%和55.5%,与新能源汽车整体的高增长态势形成了明显差异。
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坦言,总体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尚需进一步探索等问题和挑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也表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面临产品售价高、技术不成熟,以及相应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发展问题。长期来看,氢燃料电池车还要经过一个比较长期的培育过程。”
据新浪财经,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氢能不是“弯道超车”的捷径,而是需要数十年深耕。政策驱动下的“伪市场化”繁荣,掩盖了技术瓶颈与商业逻辑的缺陷。当企业依赖政府订单和补贴生存,而非市场需求时,产业链的脆弱性便暴露无遗。
目前看来,亿华通业绩表现的扭转短期内或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