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天天财经讯,新冠疫情期间,不少保险公司纷纷推出“新冠险”,作为一种应对疫情风险的工具从而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投保。眼下该险种已逐渐告别历史舞台,但“新冠险”却悬而未决,留下大量纠纷,引发了公众对这一保险产品的质疑和反思。
“阳了”却拒赔太平财险被起诉不是个例
2022年1月,长沙市民张先生购买了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下称太平财产)承保的“新冠肺炎·隔离津贴版”保险,保障期限为一年,从2022年1月30日-2023年1月29日。包含新冠确诊津贴2万元、新冠肺炎住院津贴6000元等9项保障内容。
同年12月,张先生赴医院进行核酸检测,显示为“阳性”,随后联系太平财险要求理赔但始终无人问津。
2023年1月3日,张先生将太平财险起诉至法院,要求该公司立即履行保险赔付责任,支付新冠确诊津贴2万元、违约金5000元等,并在主流新闻媒体就其不积极履赔行为公开赔礼道歉。10月31日,该案在长沙市天心区法院一审开庭审理。
在被起诉后,太平财险方面辩称“疫情管控政策调整后,全国感染区域和人数激增,这种风险,是合同订立时不存在的”“如果肆意理赔、不按合同要求理赔,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整个保险公司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投保此类保险的个人有几千万,如果每个都是单管核酸进行理赔或被法院判决理赔,将直接导致保险理赔行业金融风险,即69元赔2万元,几千万个69元就是赔付几万亿。”
天天财经注意到,2023年12月初据新黄河(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官方账号)报道,成都一家报社记者张梁(化名)在2022年1月份,花费69元在支付宝上购买了一份太平财险浙江分公司承保的“新冠肺炎·隔离津贴版”保险,然而他“阳”了之后向保险公司寻求理赔却困难重重,遭遇百般推诿。和张梁一样,北京某报社记者朱阳(化名)也被太平财险拒赔“新冠险”。
医院为朱阳出具的诊断证明受访者供图图源:新黄河
2022年12月,朱阳接到自称太平财险理赔部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以“国家防疫政策变化”为由拒绝赔付。此后的几个月这件事仿佛石沉大海,音讯全无。
张梁和朱阳都选择了起诉太平财险。2023年5月24日,朱阳接到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的电话,询问是否愿意调解,并称太平财险愿意赔钱但不同意赔礼道歉。朱阳拒绝了,他认为自己既是当事人也代表千千万万的受害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给公众做一个解释和说明。
太平财险给张梁发去的短信受访者供图图源:新黄河
张梁方面,太平财险得知其向法院递交了起诉书后,工作人员表示愿意“谈谈”,但面对太平财险要进行公开赔礼道歉的要求,对方却始终不答应。张梁对媒体表示,在拒绝撤诉后他遭到了对方的刁难和反击。
太平财险根据张梁的身份证号码,推断出其户籍所在地为“江苏省连云港市”,并以此为由向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递交《管辖权异议申请书》,认为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对本案没有管辖权。但张梁说,实际上自己多年前就已将户口迁至长沙。此后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作出裁定,驳回了太平财险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不仅如此,对方甚至还联系相关部门向我们单位进行施压。”
此事让上述三人陷入了与保险公司长达近一年的官司之中,至今没有结果。
手机竟被太平财险远程录屏?
根据张先生的表述,太平财险在2023年10月31日的长沙市天心区法院开庭审理中,提交了一份长达3分23秒,名为“承保回溯信息”的手机录屏视频。
这份手机录屏完整记录了消费者从进入支付宝页面浏览太平财险“新冠肺炎隔离津贴版”的介绍,到最终支付保险合同款的全过程,甚至包括手指触摸、滑动的位置和轨迹等。
太平财险当庭称这是张先生当时操作手机并购买保险的全过程。其称视频中来回移动的红点就是张先生当时手指触摸、滑动屏幕的位置和轨迹,表明张先生通过手机购买保险时,完整浏览了保险条款、投保须知等内容。
张先生表示,自己手机何时被太平保险后台录屏毫不知情,并要求太平财险解释清楚这段手机录屏是如何获取的。太平财险方则称,“原告在支付宝平台下单的时候,支付宝与我方合作的一个投保回溯功能。投保人下单后均会形成一个回溯记录,我方是从后台调取的。”
张先生表示,自己从未授权过购买保险时可以对自己的操作动作进行记录,手机进行录屏。从这段录屏看,在视频第6秒出现了一个名为“消费者权益保障服务”的弹窗,称“你已进入投保流程,请仔细阅读保险条款、投保须知、客户告知书等内容并关注承保保险公司信息。为保障你的权益,我们将会安全记录你的操作”,这段话下方有一对话框,写着“知道了”三个字。但通过何种形式记录?调用手机哪些功能?记录信息如何保存以及哪些人可以看到等,弹窗中并无提示。
太平财险称,是张先生在支付宝页面点了“我知道”后,进入具体的投保界面。综上是张先生授权支付宝记录的投保操作,由支付宝同步给太平保险。
张先生表示,他将考虑以侵犯个人信息为由另行起诉。
多家保险公司下架新冠险
理由花样百出
2022年年底,随着新冠感染人数持续增加,“新冠保险阳了却不理赔”的情况,引发不少关注。
2022年3月,上海市民陈先生为父亲购买了众安保险的“众安防疫意外险(隔离版)方案一”,根据保单约定,保险责任包含“新冠确诊津贴”,保险金额5000元。
但在其父亲确诊后被保险公司拒赔,理由是“没有感染到肺部”。在多次交涉中,众安保险态度多变,由一开始的拒赔转为赔付300元,继而赔付500元。在一段通话录音中,保险工作人员表明理赔金额将定为500元,而非保单中的5000元。遭到陈先生拒绝后,众安保险发送了《不予赔付通知书》。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新冠险”为关键词搜索,目前有近2500条投诉。根据投诉网友的反馈,保险公司拒赔的理由包括凭抗原或核酸检测结果不算确诊、缺乏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没有感染到肺部等。很多网友费尽心思获得相关材料后,还是被告知资料不全,甚至出现理赔员不接听电话的情况,也有消费者反映保险公司拒绝理赔且态度强硬,称不服的话可直接起诉。
有新冠病毒传染病相关保险产品宣传页面表示“隔离即赔付”,但实际条款中则强调区分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强制集中隔离等概念,消费者理赔时发现不满足要求。
引发更多投保者共鸣的是,部分保险公司在宣传时玩“文字游戏”,甚至有些保险公司还打出了“躺赚”的宣传语,宣称核酸阳性即可赔付,花言巧语地引诱投保,而需要理赔时仍继续往“文字游戏”,设置苛刻条件。有微博网友曾爆料,称自己买了中国人寿新冠保险,但“阳”后却遭到保险公司拒不赔付,理由是“奥密克戎不是新冠”,现在定义为流感了。该网友称,早在2020年新冠初爆发的时候他就买了相关保险,他认为保险公司不予理赔是强词夺理。
天天财经注意到,此类案件目前已有多起判决。
2023年11月17日,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由太平财险承保的“新冠险”案件作出判决,判令太平财险向投保人赔付保险金20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判决中法院认为投保人提供的核酸检测报告,应属于双方合同约定中的“其他科学方法检测报告”,且进行核酸采样的检测机构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专门检测机构,明确了其与疾病诊断证明书有同等的效力,并由此作出了投保人胜诉的决定。
同样,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类似的由太平财险承保的“新冠险“案件中,也是判决原告投保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