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天天财经讯,日前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光大银行601818.SH)公布一份《2023年度报告补充公告》,对在“本行领取薪酬的相关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已获确认的2023年度税前薪酬其余部分”进行了披露。
光大银行本次公布了包括副行长等人在内的五名高管领到的“补发工资”,共计285.77万元。
具体来看,齐晔(副行长兼工会主席)的税前薪酬其余部分为74.31万元,根据2023年年报(同下),其在当年已经领取的薪酬为166.22万元,合计240.53万元。
杨兵兵(副行长、执行董事兼风险责任人)的税前薪酬其余部分为81.24万元,2023年已领取薪酬为166.22万元,合计247.46万元。
张旭阳(董事会秘书、首席业务总监)的税前薪酬其余部分为6.45万元,2023年已领取薪酬为183.02万元,合计189.47万元。
卢鸿(监事长、股东监事、工会委员会主席)的税前薪酬其余部分为57.50万元,2023年已领取薪酬为145.92万元,合计203.42万元。此人已于2023年11月从光大银行离职。
曲亮(执行董事、副行长)的税前薪酬其余部分为66.27万元,2023年已领取薪酬为169.50万元,合计235.77万元。
董铁峰(纪委书记(副行长级))与上述四人不同,未领到2023年税前薪酬其余部分,而是被相应扣回调整。至于该部分薪酬被扣减了多少包括扣减的原因,光大银行在这份公告里没有具体披露。根据光大银行去年年报,董铁峰因工作调整离职,2023年其税前薪酬为169.50万元。
除了对高管进行薪酬扣回,光大银行还对普通员工扣回了薪酬。2023年度光大银行按照相关办法对因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或出现职责范围内风险超常暴露等情形的员工,均进行了相应绩效薪酬的追索扣回。不过并未披露具体数据。
薪酬补发之外,光大银行还披露了延期支付的绩效薪酬情况。根据光大银行《绩效薪酬延期支付管理办法》,高级管理人员及对风险有直接或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绩效薪酬的40%以上采取延期支付方式,延期支付期限不少于三年。因此“2023年度本行上述人员延期支付的绩效薪酬总额为人民币506.01万元。”
整体来看,以上五名高管补发的工资与绩效合计为791.78万元。
单就薪酬情况而言,上述五人近三年来的工资总收入整体是呈下降趋势的。
据历年年报显示的,齐晔2021年领取的薪资为230.35万元,加上87.40万元“补发”,合计317.75万元;2022年这个数则为278.31万元(231.87万元薪酬+46.44万元补发下同)。
杨兵兵2021年-2022年的总薪酬分别为317.75万元(230.36+87.39)和261.61万元(231.92+29.69)。
因张旭阳的董事会秘书于2022年8月获得监管核准,因此以其实际任职时间计算,张旭阳2022年的薪酬总额为70.88万元。
2021年-2022年,卢鸿的总薪酬分别为221.07万元(189.55+31.52)和293.45万元(243.20+50.25)。
曲亮2021年和2022年的总薪酬分别为309.9万元(268.83+41.07)和267.18万元(236.78+30.40);董铁峰这两年则分别领到306.42万元(227.27+79.15)和267.18万元(236.78+30.40)。
据光大银行年报披露,公司内部已按照“绩效导向、内部公平、市场可比”的原则建立薪酬体系,薪酬分配持续向基层机构和基层员工倾斜。通过建立薪酬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平衡好当期与长远、收益与风险的关系,确保薪酬激励与风险调整后的业绩相匹配。
截至2023年底,光大银行共有员工47582人,2023年职工薪酬217.16亿元,员工年人均薪酬45.66万元。今年上半年,光大银行员工人数减少了596至46986人,职工薪酬合计支出107.1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2.80%,上半年人均薪酬22.81万元,略低于去年同期的23.52万元人均薪酬。
作为为数不多的A股和港股双重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光大银行的薪酬情况在业内排名如何?据Wind数据,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薪酬披露数据为78.99万元,在所有上市行中排名第22位;而董秘薪酬为189.47万元,在所有上市行中排名第11位;而该行员工年人均薪酬在所有上市行中排名第16位;人均创利85.73万元,在所有上市行中排名第20位。
业绩方面,光大银行的业绩下滑趋势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3.99亿元,同比下降8.76%。这已经是光大银行连续第八个业绩披露点出现同比下滑;实现净利润385.92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归母净利润384.14亿元,同比增长1.92%。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银行业息差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光大银行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自2019年以来,光大银行的业绩呈现出明显的乏力状况。其营业收入在2019年创出20.47%的阶段高增速之后便步入下滑通道,到2024年前三季度已降至-8.76%,增速在股份行排名倒数第2。这主要是因为光大银行净息差的快速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仅1.47%,相比2019年的2.31%下降了0.84%,在股份行中的排名也由彼时的第4名下降至第7。
需要注意的是,前三季度光大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为1.92%,虽相比2023年的-8.96%出现回升,但并不是其造血能力的增强,而是与拨备覆盖率下降及信贷减值损失的减少的“调节”有关。
其中前三季度光大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170.73%,相对于2022年和2023年的187.93%、181.27%进一步下滑,逐步接近150%的监管红线,未来或更加依靠融资来支撑现金流。
在业务风控问题上,光大银行作为国内知名股份行近年来屡屡被罚,2024年内罚款已经超过2000万元,尤其今年前两个月是罚款密集期,罚单金额就超过了900万。这些罚单背后除了折射出其内控不力,也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形成了明显拖累。
光大银行的内控不力还体现在了不良贷款率上。
截至2024年9月末,光大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485.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0.4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5%,与上年末持平,在全部42家上市银行中排名第18位。需留意的是,光大银行的逾期贷款呈现出加速增长趋势,上半年同比增长16.43%至858.24亿,增速相较于此前的个位数增速明显提升,同时2.2%逾期贷款率也明显高于1.25%的整体不良率。这一数据表明光大银行的资产质量可能正在进一步恶化。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光大银行的业绩与风控能力“深陷泥潭”背后,或也与相对不太稳定的管理层有关,自2017年唐双宁离任光大银行董事长,该行行长几乎一年一换,六年时间里已历经了六位行长。这种高管的频繁更迭是否会影响银行的经营决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在反腐方面,自2020年以来已有十余位高管落马。
新任董事长吴利军的上任无疑给光大银行带来了一丝希望。但经历了反腐风波、高管频繁更换等重大事件之后的光大银行,面对业绩颓靡的压力,加强业务风控和企业管理尽快提振盈利能力才是最紧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