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方正人寿回应“三年累亏近30亿”,偿付能力承压下退保率上升

2025-02-13 14:58:48
19266
随着险企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出炉,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去年经营情况逐渐明朗。

天天财经讯,随着险企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出炉,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去年经营情况逐渐明朗。

春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北大方正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北大方正人寿)在官网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从中可一窥其2024年业绩情况。

亏损三年实现单季度盈利

北大方正人寿2024年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9.51亿元,相较于上一年略增长0.92亿元。单看第四季度则实现1.40亿元净利润——这是自2022年以来首次季度盈利。

2021年-2023年该公司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7.25亿元、42.05亿元和48.59亿元,呈逐年增长趋势。不过从增速看则放缓明显,2022年-2024年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2.88%、15.56%和1.89%。

净利润方面北大方正人寿仍面临挑战。2024年净利润为-7.19亿元,好在与上一年的-14.39亿元相比显著减亏。2021年时公司尚录得1.56亿元的净利,但次年急转直下亏损8.01亿元,同比暴跌612.37%;2023年,公司净利润亏损加大至14.29亿元。粗略估算,北大方正人寿近三年累计亏损额为29.49亿元。

对于2024年的业绩亏损,北大方正人寿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利率中枢持续下行,随着“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下探,险企基于安全性、稳定性原则,为确保客户利益在当下及未来都不受影响,需计提更多的责任准备金预防风险,从而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的波动。

面对这一困境,北大方正人寿表示将积极行动,通过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并稳步推进估值修复工作,力争在短期内实现快速止损,进而扭亏为盈。

北大方正人寿于2002年11月28日正式成立,专为社会大众提供各类人寿、健康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产品。当年海尔集团与纽约人寿在上海合资成立海尔纽约人寿。八年后因经营理念差异“分道扬镳”。随后明治安田入股,公司更名为海尔人寿,海尔集团持有75%股权。2012年,北大方正集团入股,持有51%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明治安田持股29.24%,海尔集团持股19.76%,至此正式更名为北大方正人寿。2020年,方正集团因债务危机进入司法重整程序。2022年12月,作为方正集团重整后的新主体,新方正集团完成企业变更登记手续,股权结构调整为平安人寿与华发集团通过各自持股平台分别持股66.51%、28.5%,方正集团债权人转股平台持股4.99%。

目前,新方正集团对北大方正人寿持股51%为控股股东,明治安田持股29.24%,海尔集团(青岛)金盈控股有限公司持股19.76%。

偿付能力承压下退保率上升

作为衡量保险公司偿还债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偿付能力一直监管评估保险公司安全性的核心指标。自2022年四季度开始,北大方正人寿陷入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危机中。当时公司在偿付能力报告中坦言,主要归因于对原方正集团下属企业信托计划的减值计提,并披露2022年四季度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仅为32.89%和65.78%,风险综合评级维持在B类水平。

时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其核心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一度滑落至-2.85%。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标准,保险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需维持在50%以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则需保持在100%以上的水平,同时风险综合评级不得低于B类,以确保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与风险可控。

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公司这两项指标分别为93.35%和125.63%,较上一季度有所上升,但最新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根据该公司预测,下一季度其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将降至78.71%、113.16%。可见其偿付能力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除上述业绩情况外,北大方正人寿还于本年初收到一张上海金融监管局的235万元罚单,原因是“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欺骗投保人、编制虚假的客户信息”。这是北大方正人寿近两年最大罚单,且罚金总额远超过去两年总和。

据悉,对于下一步发展规划,北大方正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开启新三年发展规划,将打造中小型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典范作为新目标、新愿景。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奥德彪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