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天天财经讯,“零售之王”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银行600036.SH)日前公布了2024年年报。作为商业银行中的标杆企业,其年报历来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整体来看,招商银行的年度成绩单依然可圈可点,经营表现符合其董事长缪建民致辞中概况的“稳、进、好”。年末资产总额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达10.19%,增幅结束连续三年收窄态势;存款突破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4%。
仍然增利不增收但营收降幅收窄
在保持10%的扩表速度下,去年招商银行延续了2023年的“增利不增收”:实现营业收入3374.88亿元,同比下降0.48%;实现归母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增长1.22%。
不过和此前业绩相比,招商银行的营业收入降幅已有所收窄,去年前三季度营收降幅为2.91%,而2023年全年的营收降幅为-1.64%。
从营收结构来看,该行去年实现净利息收入2112.77亿元,同比下降1.58%;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262.11亿元,同比增长1.41%——扭转了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的下滑趋势,也部分抵消了利息净收入的下降,非息净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36.70%上升至2024年的37.40%,提升0.70个百分点,成为一大亮点。
作为盈利能力核心指标,该行的净息差继续下行。去年招商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为1.98%,同比下降17个基点。招行在年报中解释了下降的主要原因:资产端一是受上年存量房贷利率下调、LPR下降及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影响,新发放贷款定价持续下行,贷款平均收益率继续走低;二是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带动债券投资、同业和票据贴现等市场化资产收益率继续下降。负债端,低成本活期存款增长承压,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一定程度上削弱存款利率市场化下调的效果,负债成本率维持相对刚性。
招行预计,2025年净息差将继续承压。该行称将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推动净息差合理稳健运行。
行业普遍的存款定期化趋势在招商银行身上没有出现例外。从数据来看,该行去年无论是企业还是零售的定期存款增速都远超活期存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3.66%、23.27%。这会导致招行付息成本增加影响净利息收入。
在3月27日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副行长、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彭家文指出,定期占比一直在上升是这几年以来一直在延续的趋势。去年9月底一些政策出台之后,对于银行的活期存款占比带来了一些变化。去年9月底招行的活期存款占比降到了48%,到了年底是52%,有一个明显的反弹,但是到跨年之后活期存款时点的增量其实是有所下降的。
彭家文表示,从日均情况来看今年到目前为止,招行的活期占比同期是好的,但是从时点的变化,今年的活期占比仍然很难说出现了一个反转的势头。基于这一点我们现在还不敢得出结论,定期化的趋势就出现了拐点。
重点特色业务大财富管理遇挑战
2021年,招商银行正式提出“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数字化的运营模式+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的3.0模式,将发展战略从“零售银行”“轻型银行”升级为“价值银行”。财报显示,2021年招商银行全年大财富管理收入在当年营收中的占比接近16%。
2024年7月18日,招商银行召集众多基金、理财、保险、私募等财富管理业内机构“围炉而坐”,探寻大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之道,行长王良再提“共建大财富管理生态圈”。
最新财报显示,作为招行引以为傲的核心战略方向的财富管理业务表现不佳——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20.05亿元,同比下降22.70%。
具体分类别来看:代销理财收入78.56亿元,同比增长44.84%,主要是代销规模增长及产品结构优化双重因素拉动;
代理保险收入64.25亿元,同比下降52.71%,主要是受银保渠道降费影响;
代理基金收入41.65亿元,同比下降19.58%,主要是受基金降费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下降影响;
代理信托计划收入21.25亿元,同比下降33.72%,主要是代理信托规模下降;
代理证券交易收入11.08亿元,同比增长51.57%,主要受香港资本市场客户证券交易需求提升影响。
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07.51亿元,同比下降6.30%,主要是子公司招银理财和招商基金管理费收入减少。
托管业务佣金收入48.91亿元,同比下降8.20%,主要是受公募基金托管费率下降影响。
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67.61亿元,同比下降14.16%,主要是信用卡线下交易手续费收入下降。
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155.05亿元,同比增长0.08%。
可以看出,除了理财,其代销基金、保险、信托收入均有明显减少,这意味着让招行非息收入增速回正的可能是债券投资。年报显示,该行计入非利息收入的其他净收入达541.17亿元,同比增长34.13%。其中投资收益298.80亿元,同比增长34.74%,主要是债券投资收益增加。不过后续能否延续是一大压力。
而且长期以来在招商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保险收入是顶梁柱。但从2023年末开始,受到保险定价下调,报行合一的影响,银行收到的保险代销手续费出现大幅下滑。
展望2025年,招行在年报中表示将继续推动非利息净收入保持高质量发展。这些措施包括发挥零售金融体系化优势,聚焦客户需求,密切关注权益市场回暖机遇,持续优化财富产品结构,同时把握消费复苏的结构性机会,提升投行与金融市场板块对非利息净收入的贡献等。
副行长彭家文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尽管2024年招商银行手续费收入出现负增长,但每个季度的降幅在收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财富管理收入。展望2025年,彭家文判断,今年非利息收入的变动情况可能与去年相比会有比较大的变化。在手续费收入方面对今年手续费收入企稳有信心。
大力投放消费贷与首提“四化”转型
在招商银行的零售贷款中,信用卡贷款余额较上一年基本持平,同比增长1.28%;零售小微贷款余额8238.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9%;个人房贷余额增幅1.96%;而消费贷款余额3961.61亿元,较上年末的3015.38亿元增长31.38%。
可以看出,2024年招行推动信用卡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平稳运行,并保持对优质小微贷款和消费贷款的投放力度。此外在一年的时间里,招行将消费贷的规模从3000亿抬升到了近4000亿,一年的增量接近整个零售信贷年度增量2067.42亿元的一半。
资产质量方面,去年末招行不良贷款率持平于年初为0.95%,但关注类贷款占比有所反弹。
年报显示,去年该行新生成不良贷款667.04亿元,同比增加57.07亿元;不良贷款生成率1.05%,同比上升0.02个百分点。其中公司贷款不良生成额112.22亿元,同比减少19.02亿元;零售贷款(不含信用卡)不良生成额161.07亿元,同比增加69.44亿元;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贷款393.75亿元,同比增加6.65亿元。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逾期贷款918.7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92亿元,逾期贷款占比1.33%,较上年末上0.07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中抵质押贷款占比31.25%,保证贷款占比15.28%,信用贷款占比53.47%(主要为信用卡逾期贷款)。”
谈及零售风险,该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王良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零售信贷的风险与外部环境紧密相关,风险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下降、失业率仍在上升,可能对他们的还款的资金来源压力带来一定挑战。随着经济形势稳中向好,从中央层面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另外收入水平保持稳定,如果大的形势能改善,我行零售性的资产质量也会趋稳,这也可能与外部环境有关。”
2024年,该行积极运用多种途径化解风险资产,全年共处置不良贷款629亿元。其中常规核销304亿元,不良资产证券化225.7亿元,清收76亿元。在此基础上,招行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下降25.7个百分点至412%,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仍稳居股份行第一。
招行曾在2023年年报中首次提出打造“严格管理、守正创新”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以严格管理提升发展能力,以守正创新提升发展动力。而在2024年年报中,推进“四化”转型成为关键字眼被首次系统性提出。
面对当前银行业低利率、低利差、低费率的经营环境,王良表示招商银行将加快业务国际化发展、综合化经营、特色化定位和数字化转型,以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招行还将“数字招行”的表述升级为“数智招行”,直观体现出该行拥抱人工智能的决心。相比于2023年年报10次提及大模型,2024年的财报提到大模型或大语言模型达到20次,并且指出了多个应用场景案例,如,产品经理、人力资源、财务报销、客服。
“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关键在于把握趋势、顺势而为、深化转型。”王良称。而“四化”转型,无疑被招行视为穿越低利率周期、经营行稳致远的胜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