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解读:客户及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新恒汇实控人身负1.16亿元大额负债

2025-03-26 15:52:50
18300
新恒汇报告期内核心业务毛利率波动,客户及供应商集中度较高,实控人更是负有1.16亿元大额负债。

天天财经讯,过会近两年时间,新恒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恒汇)近日深交所创业板IPO注册生效。

图片来源:摄图网

新恒汇报告期内核心业务毛利率波动,客户及供应商集中度较高,实控人更是负有1.16亿元大额负债。

核心业务毛利率波动且增长空间有限

新恒汇是一家集芯片封装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与封装测试服务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企业。发行人的主要业务包括智能卡业务、蚀刻引线框架业务以及物联网eSIM芯片封测业务。

早在2022年6月,深交所创业板就受理了新恒汇的IPO申请。2023年3月,新恒汇成功通过上会,但在接下来的两年时光里再无任何进展。今年3月11日,新恒汇提交注册,3月18日,公司注册成功。

2021年-2023年,新恒汇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48亿元、6.84亿元和7.67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1.10亿元和1.52亿元。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9.83%;实现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22.0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16.25%。

2025年第一季度,新恒汇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至2.25亿元,同比增速为8.84%至16.61%;归母净利润4800万元至5050万元,同比增速为-8.57%至-3.8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650万元至4900万元,同比增速3.10%至8.64%。

图片来源:招股书

新恒汇产品主要应用于移动通讯等消费电子行业,因此公司整体业务发展与消费电子行业发展状况及景气程度密切相关。近年来,消费电子行业受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周期波动,随着行业政策措施有效刺激,消费电子行业2024年开始回暖。对此,新恒汇在招股书中做出了风险提示。

天天财经注意到,智能卡业务是新恒汇的传统核心业务,也是公司收入与利润的主要来源。2021年-2024年上半年,智能卡业务收入分别为4.12亿元、5.62亿元、5.83亿元和2.8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7.44%、84.45%、78.35%和70.72%。

上述期间内,新恒汇智能卡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6.40%、43.87%、47.11%和45.96%,存在一定波动。据了解,2022年,随着市场上安全芯片短缺得到缓解,下游需求旺盛,市场价格上涨,新恒汇也相应提高了产品销售价格,并不再给予客户实物返利,高毛利的客供芯片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79%,因此整体毛利率上升。2023年,公司智能卡模块毛利率较2022年上涨3.24个百分点,主要是当年针对镜外客户适当提高销售价格所致。

也就是说,如果新恒汇未来不能与相关客户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或新拓展客户不及预期,以及相关客户减少对高毛利产品的采购,则会存在智能卡模块毛利率下滑的风险,从而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滑。

据Eurosmart(欧洲智能卡行业协会)等统计数据或预测数据,最近几年全球智能卡的出货量相对稳定在95亿张左右,其中电信SIM卡的出货量在45亿张左右,银行芯片卡的出货量在33亿张左右,证照和行业应用卡的出货量在15亿张左右。

据此测算,截至2024年6月末,新恒汇智能卡业务核心封装材料柔性引线框架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6%,智能卡模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12%左右。若未来公司智能卡业务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或行业竞争继续加剧,在全球智能卡的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公司智能卡业务增长空间有限,这不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

对此,监管层在首轮问询函中就曾让新恒汇,结合全球智能卡市场逐年萎缩、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的情况,说明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不确定性,相关业务收入未来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

实控人大额负债 客户及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虞仁荣、任志军为新恒汇的控股股东及共同实际控制人。

虞仁荣直接持有新恒汇31.41%的股份,通过冯源绘芯间接持有公司0.53%的股份,合计持有公司31.94%股份,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并担任公司董事。任志军直接持有新恒汇16.21%的股份,通过共青城志林堂间接持有公司3.10%的股份,合计持有公司19.31%的股份,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并担任公司董事长。

2021年3月,虞仁荣、任志军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双方约定若双方意见不一致时,以任志军的意见作为一致行动的意见。

关于将任志军认定为共同实际控制人的原因和依据,新恒汇表示,虞仁荣虽然作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主要提供资金支持,仅作为董事参与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任志军作为第二大股东,除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外,自2018年1月起一直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参与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作为投资人代表牵头参与了恒汇电子、凯胜电子的债务重组及新恒汇有限的组建等。

需要注意的是,任志军入股新恒汇的资金来源于虞仁荣的借款,借款金额为1.162亿元,借款期限为5年,借款利息为年息12%,前述借款双方签署了《借款协议》。2022年8月4日,二人签署了《借款协议之补充协议》,将借款延期期限由最长不超过3年变更为最长不超过6年,其他条款不变。《借款协议之补充协议》约定的最晚还款日为2029年1月25日。

2021年-2024年上半年,新恒汇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47亿元、3.80亿元、3.59亿元和1.7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5.07%、55.54%、46.88%和42.79%,集中度较高。

其中,新恒汇对第一大客户客户紫光同芯的销售收入分别为8047.72万元、1.49亿元、1.36亿元和5584.9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4.68%、21.72%、17.67%和13.48%,保持在较高水平。

图片来源: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在紫光集团于2018年收购法国Linxens后,紫光同芯与法国Linxens成为关联方,紫光同芯因此调整了采购策略,将部分订单需求转移至法国Linxens。目前新恒汇对紫光同芯的销售收入未出现大幅下滑,但若紫光同芯因采购策略导致公司与紫光同芯之间不能持续开展业务合作,新恒汇的整体经营业绩会受到不利影响。

2021年-2024年上半年,新恒汇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分别为1.79亿元、2.14亿元、2.48亿元和1.04亿元,占当期采购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55.00%、60.41%、63.10%和61.73%,公司主要供应商的集中度较高。

其中,新恒汇对氰化亚金钾、金丝合计采购额分别为6638.83万元、9782.70万元、1.08亿元和2700.36万元,占当期总采购额的比重分别为20.44%、27.61%、27.41%和16.01%。该类贵金属价格受全球和下游行业经济周期的影响变化快、波动大,贵金属价格的波动对公司成本影响较大。2022年和2023年,公司主要采购贵金属氰化亚金钾平均采购价格分别同比上涨10.34%和14.23%。

报告期各期末,新恒汇存货净额分别为1.16亿元、1.16亿元、1.37亿元和9801.76万元,占当期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23.79%、20.95%、20.38%和12.34%。由于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和产品类别的增加,存货的金额随之上升。

过会后等待近两年,新恒汇这趟IPO之旅终于走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天天财经将持续关注其后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绿萝_XN056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