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好面”和府捞面被曝含预制菜:三年亏损超7亿元,目标是开店2万家

天天消费
2024-03-14 15:47:33
19771
3月14日,“和府捞面被曝含预制菜”一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据媒体报道,外卖软件中和府捞面的宣传图上有着“养生食材,健康不贵”八个大字,但在社交平台上,时常有消费者称和府的员工当着他们的面,将料理包里的东西挤进了面碗当中。

天天消费讯,3月14日,“和府捞面被曝含预制菜”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汤头来自冲调,浇头源自料包?

据媒体报道,外卖软件中和府捞面的宣传图上有着“养生食材,健康不贵”八个大字,但在社交平台上,时常有消费者称和府的员工当着他们的面,将料理包里的东西挤进了面碗当中。一碗面,汤头来自科技与狠活儿的冲调,浇头则源自保质期100多天的料包,如果还把自己定位成养生好面,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了。

此报道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评论称,“含预制菜?难道不是全是预制菜么?”还有网友表示,“所有连锁店为了统一口味全都是统一配送餐包的。”但也有网友认为,“现在对预制菜有点污名化,其实我们早就接触了预制菜,而且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使用。”

对此,和府捞面方面作出回应,表示对于其他方面的细节并不清楚,但强调门店内的餐品均为当天新鲜制作。

值得注意的是,和府捞面已不是第一次陷入预制菜风波。

在2023年315期间,新浪网发布的一篇名为《和府捞面走钢丝:拿料理包做骨汤,放“2万家门店”的大卫星》的文章中也提到了和府捞面一名内部员工的爆料:“和陈香贵、马记永不一样,和府捞面的门店是没有拉面师傅和厨师的。面是工厂里出来的,浇头基本也是预制的,只需要加热,汤则是料理包加水兑出来的。”

此外,一个名为“厨室机密”的账号在知乎发布的《和府捞面的秘密》一文中,就提到了有关和府捞面预制产品的“秘密”。和府香菜和葱之外的其他所有,包括面条汤底酱汁菜心所有小吃乃至炒饭,都来自配送,冷冻产品,到店后只用加热拆包装盘。

预制菜国家标准缺失,消费者接受度不高

预制菜是食品加工、餐饮业工业化进步的产物;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分切、搅拌、腌制、成型、调味等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

预制菜起源于美国,因为世界上第一台快速冷冻机的发明,为食品的储存保鲜提高标品力奠定了技术的基础,因此预制菜进入萌芽期。二战以后,年轻一代带来了大规模的餐饮增量需求,美国餐饮快餐巨头成立,倒逼食材标准化,于是进入预制菜的成长期。1970年到1990年之间,是美国预制菜的成熟期,以后就进入了一个增长缓慢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国外的连锁餐饮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出现了净菜配送,这是中国预制菜发展的初期。之后,中国从盒饭时代发展到外卖时代,目前处于连锁时代和全生活场景时代。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3-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以20%左右的高增长率逐年上升,在2023年达到5165亿元,在2026年达10720亿,我国预制菜产业有望发展成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预制菜行业下游最大的需求来自餐饮企业,占比达80%。小吃快餐店、连锁店、主打外卖的餐饮店、乡厨、团餐食堂等是预制菜应用的主要场景。其中,一些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使用比例较高,部分餐厅八成以上的菜品是预制菜。部分高端餐饮、酒店宴席也开始频繁使用预制菜。

但由于相应的国家标准缺失等原因,行业鱼龙混杂,甚至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消费者接受度并不高。

相关营养专家表示,预制菜中可能存在高盐高脂的情况。据市场调查,75%的预制菜中钠含量超过了每百克400毫克,脂肪含量超过10克每100克,每份预制菜的重量至少200克,90%的预制菜都在调味料中添加了糖,过多的盐、油、糖摄入会增加部分消费者肥胖、高血压等疾病风险。

今年1月,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最快的话半年内便会有结果。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禁止添加防腐剂,同时必须冷链运输。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将大幅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

三年亏损超7亿元,终极目标是全球开2万家

11年前,第一家和府捞面在上海诞生,一碗热乎乎的当归猪骨汤,在中式面馆赛道中迅速打开市场。那时,能在和府捞面的“书房”里吃上一碗面,甚至成为品质生活的象征。

与当时绝大多数面馆不同,和府捞面创立之初便瞄准中高端市场,以中式书房为主要元素,门店往往开在一线城市的高端购物中心。在创新与品质的加持下,和府捞面成为新餐饮转型期的重要代表,并在品类价格上也开创新高。在均价10-20元的普通面馆中,和府捞面的价格遥遥领先,一碗“草本汤”面动辄卖到四五十元,老字号蟹粉面的原价高达108元。

令人意外的是,和府捞面的定价并未吓退顾客,在消费升级的“东风”之下,网红面食品牌的稀缺,让和府捞面很快成为中产代名词。

经历了2021年的行业高光后,2022年,网红面馆被集体按下暂停键。去年年底,“网红拉面卖不动了”的词条登上热搜,与之相应的是陈香贵、张拉拉、五爷拌面等面馆新贵大批关店。

和府捞面也未能幸免。去7月,绝味鸭脖作为早期投资方,在回复上交所监管函发布的公告中,揭露了其财务状况。在这则公开的财报中显示,从2020年到2022年,和府捞面的营收分别为11.07亿元、17.32亿元与14.56亿元,而净利润分别为-2.06亿元、-2.11亿元、-2.99亿元。

这说明,鼎盛时期的和府捞面依然处于亏损当中,而且三年内累计亏损超7亿元。

门店方面,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和府捞面通过直营模式已成功扩展超过500家门店,拥有超过2000万会员。

从融资历程来看,2016到2022年,和府捞面拿到了6轮融资,总金额超13亿元人民币。2021年,和府捞面完成近8亿元的E轮融资,也创下了国内连锁面馆行业的最高融资纪录,据传估值超过70亿元。

今年年初,有媒体报道,和府捞面计划香港上市事宜,拟筹集资金1-2亿美元。不过,对于IPO传闻,和府捞面未有明确回应。

不过,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曾表示,“(上市)这不是终极目标,目前来说通过上市拿到资金对我来说也不是特别重要,和府未来能够开出并经营好全球2万家门店可能更重要,成为中国文化美食全球输出的领导性品牌,让世界主要国家、城市都有中国的味道,我们肩负使命。”

如今,和府捞面“预制菜”疑云又起,用李学林自己的话说:“如果这么大的中国市场都做不好,谈出海就是异想天开。”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陆飞_XN052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