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天天财经讯,温商首富李革和他背后的千亿帝国,又一次站在了悬崖边。
北京时间3月6日深夜,美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举行了提案听证会,美参议院版本的《生物安全法案》(S.3558)在会上以11—1的票数被通过。这份编号为“S3558”的类似法案,2023年12月由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主席加里·皮特(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比尔·哈格蒂等参议员在参议院提出。据悉该法案的核心内容旨在限制美国联邦机构与中国华大系、药明系等生物技术公司的合作,它还希望禁止政府与使用上述公司设备或服务的企业订立合同。
若该法案最终在参议院和众议院获得通过,并由总统签署成为法律,将对药明康德等中国企业在美国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无人类基因组学业务及数据收集”
今日午间,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尽管有该等修订内容以及美国政府机构现有的国家安全问题评估程序,草案仍将药明康德预先定义为“予以关注的生物技术公司”之一。公司强烈反对这种未经正当程序的预先和不公平的定义,公司坚信,药明康德在过去没有、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对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构成国家安全风险。公司亦再次重申,药明康德既没有人类基因组学业务,公司现有各类业务也不会收集人类基因组数据。”
该公司同时表明,“在未来数月中,上述草案将继续经历在参议院的立法过程。公司将与咨询顾问协力,继续与参与草案以及正在进行的美国众议院相应法案立法过程的相关方进行交流和对话,草案的内容仍有待进一步审议并可能变更。”
另据第一财经消息,药明康德周三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该公司不收集基因数据,该法案“依靠误导性指控和不准确的断言,在未经正当程序的情况下对我们公司提出先发制人和不合理的禁令”。
市场对《生物安全法案》的进展高度关注,尽管药明康德称草案内容仍有待进一步审议并可能变更,但未能阻挡二级市场的激烈反应,药明系股价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快速波动。今日A股药明康德跌停,并且以成交额60.40亿元,位居A股成交额第一名。从今日早盘开盘后药明系便全线大跌,截止收盘,港股药明康德跌近20%、药明生物跌近22%。
目前药明康德在包括宾夕法尼亚州、加利福尼亚州和特拉华州等美国六个州开展业务,其子公司正在投资约5亿美元建设制造工厂。一位投资者表示,2023年前9个月,其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美国市场,该公司在欧洲也设有分支机构。
那么美参议院版《生物安全法案》听证会通过,对药明系影响还需关注哪几点?
与《生物安全法案》(S.3558)同期推进的,还有一则由众议员、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迈克·加拉格尔为首在美众议院提出的《生物安全法案》(H.R.7085),该法案曾在1月下旬造成国内药明系及CRO板块大跌,据《科创板日报》2月初报道,当天美银美林驻华盛顿美国医疗政策分析师在电话会上表示,美众议院《生物安全法案》(H.R.7085)提案一旦被立法,对产业的影响深度/范围可能比预期的更大。
据美国权威法案信息披露网站GovTrack,《生物安全法案》(S.3558)在参议院表决通过后,将被送往众议院进行审议,由众议院的相应委员会进行审议。委员会可能会对提案进行修改,然后提交给全体众议院进行表决,若表决通过则送交美国总统,总统可以选择签署提案。
除去两份分别在参众两院推进的提案,美国国会议员还有其他动作。2月12日,一个美国两党议员小组致信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和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称,药明系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
事实上,从1月26日的风波至今,药明康德接连数十次对外发出澄清和股份回购公告,强调“药明康德在过去没有、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对美国构成国家安全风险,即使美国政府再次对公司进行审查亦将得出相同结论”,但并未对美议员的积极推动姿态产生任何影响。
不过此事也有向好的一面。
正如上述提及,《生物安全法案》(S.3558)在听证会上收获了一票反对——由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投出。“我也担心这里被禁止的一家公司实际上在整个供应链中有许多不同的应用,而我们还没有进行足够充分的研究,以了解禁止这种行为的后果。”他担心这最终将被保护主义所吸引,并最终将导致美国消费价格上涨。
业内人士指出,以兰德·保罗为代表的理性反对者,或许会在之后的参议院、众议院的审议过程中层出不穷,因为在CRO领域进行“脱钩”不符合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利益,而代表产业界的理性声音或许会在后续的美参众两院中发出。“所以,我个人认为《生物安全法案》大概率会被修改,最终版本可能不是现在的模样。”
此事值得外界持续关注,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药明系股价何时对法案进程脱敏?现阶段国内的生物医药企业是否应该多考虑“底线思维”和“备用方案”?
除了外患,药明系本身也有一些遭投资者质疑的地方。
业绩频繁“变脸”惹怒投资者
在医药行业,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的李革和其一手打造的药明系颇为知名,近年来李革通过拆分、上市、减持、再投资的“组合拳”,持续拓宽药明系资本版图,而后者也为他带来了海量财富。据温州媒体报道,2023年胡润百富榜的上榜门槛为50亿元,共收录了1241位企业家。其中温商有36位,在前百名里,祖籍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的李革以450亿元并列97位,继续领衔温商。
去年12月4日,药明生物主动下调了2023年营收预期,称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公司全年新增项目数只有91个,无法完成此前立下的项目增长目标,因此下调公司的全年预期。将年度业绩增速定在10%,同时由于生物技术融资放缓,整个行业预计未来两年可能出现个位数增长。
由于当时药明生物更新业务展望的时间点是在分拆药明合联上市的10多个交易日之后,因此被市场质疑公司此前坚持的高业绩目标,或是为分拆做铺垫。如今药明合成功上市,公司也不装了。随后药明生物表态,称由于行业整体下行,全年120个项目这一目标太过冒进,且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新增项目比2022年减少40个,这意味着减少约3亿美元的收入。
这番大幅下调2023年业绩预期后,投行也纷纷下调了药明生物的目标价,至此该公司2023年内累计跌幅达48.71%,市值较2021年7月高点蒸发上千亿。
就在药明生物所释放出的“寒气”仍在弥漫时,其于今年1月10日突然改口,业绩再次反转令人猝不及防。
当天药明生物公布了一份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将于1月11日在第42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上的演讲PPT,在业务更新一节中,药明生物称2023年的新增综合项目数达到132个,同时2024年企业新增项目数目标由80提升至110个。
在具体的业绩数据上,2023年药明生物在前三个季度的新增项目数为61个,而第四季度则猛涨71个,超越了前三个季度总和。同时依据药明生物在财报中披露的项目数量,药明生物在2023年最后1个月多了41个项目,这也意味着其靠最后一个月完成了全年31%,将近三分之一的业绩。
药明生物态度转变之快,导致投资者质疑声不断,对该公司的信誉表示怀疑。一个月前“正在逐渐恢复中”的药物开发业务,此时变“增长强劲”,前脚称“预期的项目数量目标较为激进”,后脚表示“项目数量大增”,原先丢失的40个新增项目仅靠2023年12月份的“突击”就拿了回来,还多了1个项目。有投资者表示“在港股创新药板块,药明生物创新药占比很大。创新药行情的好坏和药明生物的公告关系很大”“药明生物把股价玩成了‘数字游戏’,请监管机构高度关注该公司疑似操纵股价的行为”“之前公司说自己业绩差,导致股价暴跌,现在又说签单多,业绩超预期。”
而药明生物则将此番“变脸”再一次归因于行业大环境。
这种前后不断推翻自身言论的行为,让药明生物的业绩走向更显扑朔迷离。
根据药明生物财报,其2023年设定了新增120个项目的目标,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仅完成46个新订单。截至2023年11月底,药明生物的订单完成数增加至91个。有参与调研药明生物的投资者表示,“一是药明生物最新公布的这41个订单来源存疑。CXO企业的订单都是项目制的,今天公布的业绩至少半年前就确认了。若其是一个月内新签了这些订单,那么不可能放在这个月公布。要是以前就有这些订单,药明生物对外披露就存在违规行为。而且药明生物赶在年报披露前公布订单数量新增,这些订单最终能不能反馈到公司业绩上都是未知数。投资者近期也会关注药明生物高管的股票抛售行为。”
即使订单数量增加,药明生物全年业绩增长仍存疑。浙商证券在研报中称,从短期看,CXO行业景气度下滑。由于固定成本、新增产能等间接成本短期内无法灵活调控,对相关公司毛利率及利润增长的影响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