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天天消费讯,据微博@平度发布消息,11月1日晚,平度市联合调查组针对青岛啤酒三厂的相关事件发布情况通报。经查,外省某麦芽厂委托物流公司货车司机蔡某某与装卸工人崔某某因挪车问题发生口角,崔某某攀入货车作业时在车厢内小便,蔡某某通过行车记录仪后摄像头发现崔某某行为,用手机翻拍视频后上传至个人抖音账号。
通报全文:
青岛啤酒三厂相关舆情发生后,平度市立即成立由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开展调查处置。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经查,2023年10月19日7时许,外省某麦芽厂委托物流公司货车司机蔡某某(男)驾驶载有33.96吨麦芽的货车到达青岛啤酒三厂,称重后等待卸货。12时20分许,青岛智和商贸有限公司(系青岛啤酒三厂外包业务公司)装卸工人崔某某(男)等3人卸载该货车所载麦芽,按操作流程,将货车车厢底部卸货口打开,麦芽自动流入卸货口外的传送带,由传送带运输至原料仓。12时40分许,在卸货过程中,崔某某与蔡某某因挪车问题发生口角。13时04分,车厢内剩余少量麦芽,需进行人工清理,崔某某攀入货车作业时在车厢内小便。蔡某某通过行车记录仪后摄像头发现崔某某行为,用手机翻拍视频后上传至个人抖音账号。经公安机关调查,崔某某具有故意损毁财物的违法行为。10月22日,平度市公安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予以行政拘留。
联合调查组第一时间将涉及的麦芽全部封存,监督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不进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联合调查组已依法责成企业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开展风险排查,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并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进行严肃处理。
平度市联合调查组
2023年11月1日
青岛啤酒致歉并公布四项整改措施
11月1日晚,青岛啤酒发布致歉声明:“此事的发生,反映出我们在原料运输管理上有漏洞,对此我们深感内疚和痛心,一定认真反思和整改。在此,向广大消费者表示真诚的歉意!”。整改情况说明全文如下:
经平度市联合调查组调查,2023年10月19日13时许,外包业务公司青岛智和商贸有限公司装卸工人崔某某在青岛啤酒三厂内一运送原料的货车车厢内小便,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损毁财物依法对其行政拘留。此事的发生,反映出我们在原料运输管理上有漏洞,对此我们深感内疚和痛心,一定认真反思和整改。在此,向广大消费者表示真诚的歉意!
此事发生后,公司积极配合平度市联合调查组的调查,迅速开展排查整顿,全面加强内部管理。主要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严格落实质量管控体系,原料运输车辆全部改为全封闭自卸车,实现人员与物料全程无接触;厂区监控系统升级为人工智能行为识别监控系统,加强全过程实时有效监控。
2.强化外包业务人员管理,纳入工厂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培训并严格考核。
3.公司成立专项调查组,正在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失职行为进行调查,并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4.对已封存的麦芽,公司正在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下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不进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我们将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认真整改,进一步加大全流程质量管控,确保产品质量,维护青岛啤酒的百年品牌声誉,以实际行动和高质量产品回报广大消费者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评论:青岛啤酒小便事件让人细思恐极
对于青岛啤酒小便事件,澎湃新闻发表评论称,通报中还有一个细节,令人细思恐极。崔某某的小便行为之所以案发,是因挪车问题和物流公司货车司机蔡某某发生口角,后蔡某某通过行车记录仪恰好发现了崔某某的行为,这才将其曝光。这当中充满了偶然性,而这种偶然最是令人膈应:如果蔡某某不曝光呢?而在没有摄像头记录的地方和时间内,是否还存在类似的恶劣行径?
食品安全无小事,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件事情如果只是就事论事,显然对不起大众的关切,也不符合最基本的逻辑推理。
目前,涉事公司已经表示迅速开展排查整顿,全面加强内部管理,采取了诸如原料运输车辆全部改为全封闭自卸车、厂区监控系统升级为人工智能行为识别监控系统、外包业务人员纳入工厂一体化管理等措施,这种“亡羊补牢”是必要的,也是深刻的教训。
有意思的是,通报发出后,不少平台的留言区出现类似“俩人的私人恩怨,结果青啤受连累了”“心疼、支持青岛啤酒”“是个大厂应有的担当”等言论。但是,这能等同于“个人恩怨”吗?难道我们不该庆幸,正是因为“个人恩怨”,我们才得以看到隐秘的角落里,那些见不得人的肮脏吗?
我们当然不能因为一次食品安全事件,就一棍子打死一家百年企业,但是因此觉得青岛啤酒受了多大委屈,大可不必吧?
对原料采购、酿造过程、包装出厂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链条、无死角的监管,本就是一家企业的基本责任。这件事情至少暴露了青岛啤酒在原料输送环节的监管真空,青岛啤酒的整改措施也反映了不少可以改进的空间。而过分的“宽恕”,恐怕只会助长企业的侥幸心理。
这次,还只是一泡尿,如果这些漏洞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行其他恶性操作,难道不是重大的安全隐患吗?所以,小便虽“小”,反映出的问题很大,必须严肃追责、持续监督,我们才能真正喝上放心的啤酒。
敲响啤酒行业安全警钟
财报显示,青岛啤酒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9.78亿元,同比增长6.42%;实现归母净利润49.08亿元,同比增长15.02%,去年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8.17%。
2023年第三季度,青岛啤酒营收下降4.58%,净利润增速放缓。第三季度,青岛啤酒实现营收93.86亿元,同比下降4.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2亿元,同比增长4.75%,而上年同期增速为18.37%。
而在今年上半年,青岛啤酒营业收入为215.92亿元,同比增长12.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26亿元,同比增长20.11%。
可以看到,相比今年上半年和2022年第三季度,青岛啤酒第三季度盈利能力增速出现放缓。
青岛啤酒将此归因于“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及行业增长乏力的客观情况”,提出开拓市场,继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解决办法,以中高端产品拉动。
实际上,国内啤酒竞争已步入白热化态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指出,目前,中国啤酒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2022年,CR5为77.90%,根据CR指数为寡占Ⅱ型,目前市面上五家上市企业控制了市场上大部分的份额。
从国内啤酒行业市场份额来看,2022年,在中国品牌中,啤酒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是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亚太、燕京啤酒、重庆啤酒。2022年,百威亚太市场份额达24.88%,华润啤酒达20.14%,青岛啤酒达18.10%。
目前百威亚太、青岛啤酒、华润啤酒的销量处于第一梯队。重庆啤酒和燕京啤酒处于第二梯队。其余啤酒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均比较小,多为地区性强势品牌。
整个啤酒市场在由龙头企业垄断,品牌想要打破壁垒难度加大。在啤酒市场高端化转型之外,在过去两年间,多家龙头企业为了缓解成本压力,也在多款产品上进行了被动提价。
国内啤酒市场竞争激烈,拥有百年历史的青岛啤酒卷入小便风波,其实也算是给行业敲响安全警钟。对食品行业来说,信任尤为重要。三聚氰胺奶粉、酒鬼酒塑化剂超标、脚踩酸菜等事件,已经数次证明了这一点。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希望啤酒行业高度重视质量管控与人员管理,莫因“一粒老鼠屎”毁了啤酒行业“整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