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凌晨,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发长文道歉,称作为CEO犯了许多错误,对员工、车主、供应商乃至股东感到深深的歉意。同时夏一平称,没有跑路,时间终会检验一切,证明一切。会尽自己一切努力,让极越活下去,不辜负每一个曾经为这辆车奋斗过的战友,不辜负每一个喜欢极越、热爱极越的车主。
据媒体此前报道,多位极越员工爆料,公司员工11月份的工资已经到账,但是11月、12月的社保需要自行缴纳。目前公司所有业务陷入停滞,内部大群全员禁言。极越计划留下极少数员工维持业务。其余员工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一是离职,等到明年2月底拿N+1补偿;二是选择留下来,但12月开始薪资无法发放,职员将处于“自费上班”的状况。
12月11日下午,夏一平发布内部信承认,公司目前正遇到困难,需要立即调整。在当日极越的区域直播间中,有主播在工作中得知将失业,表现很是无奈。当晚也有数位极越主播在官方直播间求职。
12月12日上午,极越公司总部办公室上演了更为紧张的一幕:众多员工围住了夏一平。员工们提出了四点主要诉求,包括补缴今年10月和11月的社保、医保和公积金,缴清12月工资、五险一金及个税,支付离职员工"N+1"赔偿款以及完成员工落户流程。部分员工因担心夏一平"跑路",甚至要求当天结算工资,否则扣留其身份证和护照。
“我没有跑路”
对于"跑路"传言,夏一平回应称,“我没有跑路,极越是我一生挚爱的事业,我怎么会抛弃它跑路呢?这几天,我很自豪自己能在饱受非议和责难的时候,陪着同事们在办公室里坐着,陪大家一起渡过最彷徨无助的时刻,这是自己生命里的又一次历练。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光明正大的人因为光明正大,所以不管什么情况下,我从来不惧怕与员工、与用户在一起,和他们面对面沟通和解决任何问题。因为光明正大我也可以坦然面对各种流言蜚语:周公恐惧流言日,辨材须待七年期。时间终会检验一切,证明一切。”
谈到其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夏一平表示,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加入极越时我把自己打工和上一次创业积累的积蓄投了进来,就在这几天最困难的时刻,我也自掏腰包来保障最需要的部分员工权益。如果我把自己仅仅当个职业经理人,我绝不会怀着那么巨大的热情不顾疲劳去做连续24小时不眠不休的2000公里智驾测试,如果我把自己仅仅当个职业经理人,我绝不会坐在车里,冒着连人带车掉进河里的风险做浮桥无图智驾的测试。”
夏一平坦言,“造车需要太大的资金量了,时代给了我最宝贵的机遇,我有幸得到了中国最顶尖的人工智能公司和最领先的汽车制造公司的支持,没有他们,就肯定没有我的造车梦。两位行业的巨人不仅给极越投入巨大的资金,更带来人工智能、汽车制造方面深厚的底蕴,使得我们短短时间,打造出01、07两款业界瞩目的新车。”
回首过往,夏一平充满感激,“感恩和感谢包括百度、吉利在内的所有投资者们,尤其感恩和感谢Robin,书福总,将我引向一段如此美妙的造车之路。”
夏一平表示,“07上市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汽车事业上,我把01看成是自己的儿子,07看成自己的闺女,有了01和07,我就成为儿女双全的人了。我也感恩和感谢所有极越同事,感恩和感谢所有的应商们家的智慧和汗水,一起凝聚成两款这么令我们自己感到骄傲,受用户喜爱的产品。极越今天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在百度、吉利两个大股东支持下,全体极越人共同取得的的成果,每一个极越人都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中国智能车的发展历史上,必将留下我们的印迹。”
夏一平称,“我太想把这两款车卖好了。而这恰恰,可能为极越走入今天的困境埋下伏笔,作为CEO,我犯了许多错误,对员工、车主、供应商乃至股东,我都感到深深的歉意。”
“错,都是我的错”
同时,夏一平反省四大错误:
在战略上,没有做好。融资本是最重要的职责,却在早期过于乐观,没有预见到资金问题的严重性。在集度品牌阶段对造车难度的低估也是致命的,比如首款车型ROBO-01探月版的发布节点就是很重要的失误。原本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但由于对监管风险判断不足,决策失误不仅浪费了这次良机,还导致了公司差点天折。
用人问题也是一大教训。在某些岗位上,忽略了岗位与人才的真正匹配度。很多核心业务的负责人并不具备足够的行业经验结果导致团队难以胜任关键任务,而在营销和组织管理上,频繁的人事变动让公司陷入了内耗,浪费了时间和机会。
管理风格上,过于关注细节和微观管理,也让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抑制,有时忽视了许多同事的善意提醒,错失了一些问题纠正的最佳时机。
对营销的执念也占用了太多精力。作为CEO,本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融资和战略规划上,却一度亲自下场操盘营销体系,分散了精力,让其他重要事务被忽略所有这些错误,都源于经验不足和认知的局限。
夏一平表示,“第一次担任CEO,我想做得完美,却忽略了自己的短板。我的不近人情,有时候甚至是强势,都对员工和伙伴们造成了伤害。”
夏一平承认,作为CEO,辜负了大家的信任。但同时,通过这些深刻的反思,学到了很多经验教训,都会用在公司未来的发展或者下一步其他的创业成长中。高昂的学费让其成长良多,需要更加专注战略规划,提升用人标准,加强组织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对团队有更多的信任和授权。“尽管目前处境艰难,但我将振作精神,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处理好员工、用户和供应商密切关注的相关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也将承担起所有的责任,并尽全力去弥补过去的失误,带领公司重回正轨。”
最后,夏一平称,“错,都是我的错。但我恳请大家不要因为我的原因否定了对极越创新和产品力的评价,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为我们的产品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会尽自己一切努力,让极越活下去,不辜负每一个曾经为这辆车奋斗过的战友,不辜负每一个喜欢极越、热爱极越的车主。”
解散背后原因细思极恐?
资料显示,极越汽车的前身是集度汽车,由百度和吉利分别持股55%和45%。百度是互联网巨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入汽车技术软件、智能驾驶等领域,有着领先的技术优势,而身为中国民营汽车巨头的吉利汽车看中了百度的技术实力。因此,极越汽车一度被称为“新能源+智能驾驶”双剑合璧的标杆。
在2023年8月前,极越汽车以集度汽车名字预热宣传了两年,并发布了首款车型。但由于生产资质问题,集度汽车被迫调整,这对品牌宣传也产生影响。为将车型尽快实现量产落地,吉利与百度新成立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变更为吉利65%,百度35%。
截至2024年11月,极越汽车的累计销量约为1.3万辆左右。这个数据尚不敌同为吉利阵营的极氪11月一个月的销量(27011台),而在11月,极越的销量仅为2485台。
对于极越汽车的困境,吉利和百度发布联合声明:作为股东,将积极协助集度管理层妥善处理相关事宜,第一时间解决员工社保缴纳、离职员工问题;维护用户车辆正常使用、售后和维修保养;推进其他事宜的合理合法解决。
据媒体分析,百度吉利的联合声明里,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股东双方愿意为这场投资买单,并为其兜底;第二,两大股东方依旧保持联系,并未断联,沟通的渠道还在。由此也可以看出,股东方之间并没有根本矛盾,并没有深仇大恨,否则绝无可能以联合的名义发布这份声明。
因此,那些“极越崩盘是因为百度撤资”的说法就无从谈起,百度自己掏出家底来做这个品牌,把最好的都给你,有什么道理要毁掉它?再说,百度相关人士也明确表示,从没承诺追加30亿投资。
另外,集度全称“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只是有限责任公司,从法律角度来说,股东只对出资承担有限责任,以出资为责任上限,不需要“父偿子贷”,况且极越都没有进入两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并不是子公司。
那么,极越自爆解散背后的原因就细思极恐。业内有说法称,极越遭遇了非常大的经营压力,但股东查账发现了贪墨问题,因此对继续投资迟迟犹豫不决。极越管理层或许觉得这件事情山穷水尽了,所以索性“原地自爆”,用舆论的压力逼迫股东方出手,强制“赡养”极越。
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已不再重要,极越汽车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活下去,才是管理层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
(部分内容综合自经济观察网)